传统与现代融合: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
来源: 郑州晚报 | 2017-07-06 08:42:15

崔永锐老师的面塑

夏季炎炎,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已经放暑假,邱勤老师还会时不时来到学校,给她负责的烙画实训室开窗透气,让作品更好保存。在邱勤老师看来,每一副烙画作品都是学生精心绘制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承到未来。学校开设有多个类似的实训室,让传统文化技艺与现代美术完美融合。

实训空间,属于喜爱传统技艺的他们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的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很幸福,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训课程。版画、烙画、皮雕、陶艺、扎染、商品画制作与装裱、广告和摄影,8个实训课程深得学生的心。

烙画实训室里的摆设其实挺简单,靠墙摆放一排桌子和椅子,桌上摆满了学生的烙画作品,还有的画作被装裱好挂在墙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猫咪,能看清身上的毛发;一朵花的纹路也是纤毫毕现。邱勤老师说,每周二、周三的下午和晚自习都是实训课时间,喜欢烙画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坐在这里静静构思、细细描绘。

靠近烙画实训室的是扎染实训室,对面是皮雕实训室,指导老师都是孙坤珺老师。她本人就很喜欢手工制作,同学们的手工皮雕也特别生动、逼真。

崔永锐老师带着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高中部的课,还承担着面塑实训课。这些课程都是面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传统与现代融合: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决定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为此,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项目和场所,提高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目前,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有11个实训室,除了自己本校负责实训室的教师外,还外聘了4位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教师,将非遗和学校专业完美结合。

看看这些被聘请来当指导教师的“大咖”们:任鹤林,开封宋都木版年画博物馆馆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刘玉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面塑大师;任更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烙画大师;袁升科,河南省剪纸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客座教授。

这些大师不仅授课指导,还建立大师工作室,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进行常态化教学。2016年,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被授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封木版年画传承基地。

传承:有他们在,文化遗产会传承下去

据了解,11位实训课任课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1名,有研究生学历的3名,7位有中级职称,双师型教师11名。更重要的是,任课教师对实训课充满着无限热爱。

崔永锐喜欢面塑。他第一次在街上看到捏面人的老匠人,就站着看了许久。“从制作面团,需要多少道工序,需要哪些材料,我都一一开始学。”“面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崔永锐告诉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坚持做这些非遗项目的年轻人少了。传统技艺面临失传让崔永锐很痛心。他去新乡拜师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苗顺兰先生。现在,他已经通过了面塑的郑州市非遗传承人的评审,正在向省级传承人的标准努力。“我来负责面塑的实训课,或许就有年轻人像我一样爱上面塑,并把它传承下去。”

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真的有这样一批老师,在坚守“传承的根”。

邱勤拜烙画大师任更顺先生为师。她从师傅的身上也学到了与时俱进的新技艺。“师傅现在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在丝绢上烙画。因为丝绢易于携带,也是一个新技艺。”邱勤说,她也在平时教给学生的课上,适时地加入一些时尚元素,使传统技艺和现代美术完美结合。( 郑报融媒记者 张勤)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