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分泌科,除了人们熟知的糖尿病,最常见的就是甲状腺疾病。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我们常说的甲减由于起病隐匿,症状具有非特异性,患者就诊意识较低。为进一步规范甲减诊疗工作,11月12日,2017年《中国成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治指南》发布会暨讲者培训会在徐州举办,《指南》学术委员会专家给来自全国的内分泌医护人员从多个角度详解新版《指南》。
首部甲减指南促进诊疗规范化筛查意识需提高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表示,近年来,我国临床甲减的患病率变化不大,在1%左右,而亚临床甲减增速显著,由1999年的3.22%增加到16.7%。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盐高碘食物的摄入,晒太阳少造成维生素D摄入少,工作生活压力大,空气污染等,都是引发甲减等甲状腺功能障碍疾病的高危因素。
中国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组长单忠艳介绍,2017年发布的甲减《指南》,是我国第一部单独针对成人甲减的指南。在2007年,中华医学会曾发布过《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是一部综合指南,包括甲亢、甲减、结节等各类甲状腺疾病。“希望通过2017年甲减指南的发布和推广,加强临床医生对甲减的重视,提高规范诊疗水平。”单忠艳说。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组长单忠艳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刘超表示,我国目前甲减的治疗技术水平接轨国际水平,但是意识不足,诊断的规范性仍不理想。刘超表示,不论是临床甲减还是亚临床甲减,都不容易被识别,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比如情绪不好、便秘、脱发、月经不正常等,需要经过血液检查,不像关节炎等通过躯体症状就很容易被发现,但是对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精神系统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
“不但患者自身很难识别,很多专业医护人员也经常没有筛查甲减的意识,希望通过甲减指南,能进一步提高各科医务人员对甲状腺疾病的重视和识别能力。同时,要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刘超说。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副组长刘超
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委员张海清表示,新《指南》紧扣国际甲减研究前沿,并结合我国特色,在甲减的病因、治疗,尤其是妊娠期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方面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订和补充,保证了新《指南》的学术水平。同时,张海清介绍,新《指南》借鉴国际上其他指南的编写形式,避免教科书式的模式,从实用性和科学性出发,采用了27个推荐条款,并对每个条款进行了推荐或反对的强度分级,给医生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王坤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