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养生三件小事 养精蓄锐睡好子午觉
来源:人民网 | 2017-10-19 15:23:5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什么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预防身体的疾病?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人民健康网推出《金台养生园》栏目,每周为您盘点最养生的生活方式,带您走进健康园地。

吃完饭,做好三件养生小事

“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这是明代医家龚居中所著《福寿丹书·安养篇·饮食》里的一段文字,讲述了饭后要做的三件事:漱口、按摩面腹和走路。

饭后漱口不但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还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有害细菌及寄生物,对预防龋齿、牙周病有比较好的效果。

“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津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消化液,二是指唾液。食后按摩腹部,能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吸收。以手摩面就是大家熟知的“干洗脸”,能够促进唾液分泌。

“行步踌躇”是“从容自然地散步”的意思。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保健专家李靖副教授说,饭后30分钟左右比较适合慢走健身,有助于消化、促进新陈代谢、预防肥胖、改善睡眠质量。

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养精蓄锐睡好子午觉

在中国古代养生之道中,“三寒两倒七分饱”的理念为世人推崇。所谓“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古人甚至把它称为百年养生的三大法宝之一。什么是子午觉?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在每天的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

子时从中医理论来讲是“肝经循行时间”,如果肝功能失调会出现胸胁满闷、口苦咽干、不欲饮食、心烦气躁、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在晚上11点之前就寝,达到养肝的目的。

午时从中医理论来讲是“心经循行的时间”,如心功能失调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汗出,思维迟缓,失眠健忘,早醒易惊,夜多异梦,口舌生疮,头晕乏力”等症状,所以人们每天中午应该抽出半小时小憩,达到养心目的。

秋季干燥易便秘,吃“三果”防便秘

浆果。草莓、蓝莓和黑莓等浆果热量低,水分和膳食纤维含量高。膳食纤维有助促进胃肠蠕动,在通过肠道时能保持水分,对排泄物起到软化湿润的作用,从而缓解便秘。

坚果。花生、核桃、芝麻、杏仁等坚果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适量摄取有助通便。坚果热量高,每天最好只吃一小把。

水果干。无花果、西梅干、杏干和葡萄干等天然水果干不仅富含钙、钾等矿物质,还富含膳食纤维,能缓解便秘。其中,西梅干缓解便秘的效果最好,因为它含有的山梨糖醇是一种天然“泻药”。水果干含糖量较高,只能当成少量吃的零食,并且不能用来替代新鲜水果。

秋天食养 多喝水吃柔润食物

秋天燥气上升,仔细观察你自己或身边的亲友,不少人都有鼻干咽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甚至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的症状,中医称之为“秋燥”。

“这个时节,如果能在饮食上科学调配、顺应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可助远离秋燥的困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陈志练支招,眼下饮食调理要以防燥护阴为原则,少用椒、葱、韭、蒜,多吃芝麻、糯米、粳米、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如果胃口差又咳嗽的人,可吃些山药、白果、核桃、杏仁、茯苓等健脾益肺的食材;气短易感冒的人可选用太子参、黄芪等补气扶正之食材;口干明显,干咳无痰者可选麦冬、天冬、玉竹、大枣等甘润的食材。

另外,他建议这个时节应适当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用湿拖把擦地等。

防癌多吃“谷”和“素” 这样吃健康美味能兼顾

日前,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布最新研究称,吃全谷物和果蔬可降低患结直肠癌风险。专家表示,适当增加全谷物和果蔬摄入,不仅预防结直肠癌,还可降低患多种恶性肿瘤和慢性病的风险。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黄承钰教授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发生较大改变,全谷物吃得越来越少,而肉类摄入增多,比如下馆子时,人们喜欢无肉不欢,呈现“荤多素少”的趋势。据中国营养和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每天平均摄入全谷物14.2克,如以最低推荐量50克为参考值,不同人群达到或超过参考值的比例仅为9%~15%。另外,果蔬摄入也与推荐量相差悬殊。种种现象提示,国人饮食习惯正与利于防癌的模式背道而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方玉解释道,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加工处理,但仍保留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谷皮、糊粉层、胚乳、谷胚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中作为主食的稻米、大麦、小麦、玉米、燕麦、黑麦、黑米、高粱、黄米、小米、荞麦、薏米等,如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