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如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被统称为新型储能。
推动新型储能发展,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削峰填谷:让新能源电力高效利用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会增加更多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这种电力系统对电网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配备相应的储能设施。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虽然容量大,但其建设要受很多条件限制,而新型储能这种“充电宝”就灵活得多。
与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储能的建设周期、投资额相对较小。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通常需6至8年,而使用锂电池的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
在沙洋县高桥工业园一片空地上,最近多了十几个白色集装箱模样的物体。这就是10月底刚安装完毕的高桥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由国网湖北综合能源公司投资建设。
电站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那些白色集装箱样的物体是储能单元。电站配置16个储能单元,每个单元由1个升压一体机和1座6.7兆瓦时的电池舱构成,全部电池充满可储存约10万度电。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电站是一种相对成熟可靠的方案,其循环寿命不少于6000次,且安全性高于三元锂电池。
“储能电站落点高桥工业园,可对园内大用户提供有力的电力保供支撑。”项目负责人崔崔说,同时园区屋面可建设将近50兆瓦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配合分布式光伏将为园区用能结构整体优化提供新的可能性。
电站不仅有利于工业园,更对当地电网大有裨益。
沙洋电网新能源总装机为501.5兆瓦,“十四五”期间将达821.5兆瓦,但当地仅有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与主网联络,在春秋季用电低谷时,新能源不能充分消纳出现浪费,可到了夏冬用电高峰时,变电站负荷大,新能源又不够填补缺口。风电、光伏是“看天吃饭”,其发电出力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也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不可控因素。
“储能电站利用可控负荷和储能进行削峰填谷,并通过电网内部资源的协调互动,可进一步充分消纳本地新能源。”国网湖北电科院能源互联网中心副主任凌在讯介绍。以沙洋当地的长林变电站为例:2022年该站春秋季节,有将近200兆瓦的新能源无法消纳。待储能电站投运后,可帮助变电站将这一数字降低到85兆瓦左右。到夏冬用电高峰,储能电站放出储存的电力,又可以显著减轻变电站的负荷,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百花齐放”:新型储能商机宽广
新型储能不仅有成本优势,技术路线也非常多样。今年4月,省发改委面向全省征集新型储能示范试点项目,其中多元化技术攻关类目下,涉及到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超导、超级电容等储能技术;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在国家和我省的规划中,均鼓励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目前,省内已出现几种不同技术路线的储能项目。在枣阳,建有我省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光储用一体化项目。今年7月,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在应城开工,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有的项目则是多种技术搭配,如广水100%可再生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程配套储能项目,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储能与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搭配,项目总装机容量20.75MW/33MWh。
省内企业纷纷瞄准新型储能市场的商机。老牌蓄电池厂商骆驼股份去年底在光谷设立创新中心,在新能源储能电池领域,加大家庭储能和工业储能产品研发力度,积极开拓储能市场。亿纬锂能规划到2025年,实现电力储能电池100GWh的产能规模。大力电工襄阳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坚持自主开发钒电池储能系统,计划打造百亿级钒电池储能制造企业。
我省相关规划提出,“十四五”及今后,将推动储能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集中式储能电站,引导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储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储能设施。今年10月,我省印发了《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提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2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