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标准化提升步入“进行时” 安全性问题有望加速破解-环球实时
来源:新华财经 | 2022-10-12 15:50:37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对储能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作出系统部署。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储能安全性问题有望加速破解。


(资料图片)

储能是确保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平稳接入电网的关键技术。在我国“双碳”目标引领下,储能产业也逐步成长为明星产业。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据此测算,2022至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以年均65%左右的增速增长。

在抽水蓄能方面,202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逐渐提升,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开源证券能源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张绪成说。

然而,随着储能项目的加速落地,安全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制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以电化学储能为主体的新型储能领域,锂电等储能设备火灾爆炸事故一度呈增长态势,引发担忧。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此前向记者反映,锂电池储能目前仍是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因为不同储能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不同,再加上此前在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领域,检测和安全标准体系仍不健全,一些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究竟怎样仍难准确评估。正因如此,业内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建设的呼声很高。

“目前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规范尚不健全,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在不断提升电池本质安全的同时,要提高相关技术标准。”全国电力储能标委会委员王楠说,一是加强检查检验标准建设,提高应用准入门槛;二是规范运行维护标准,系统开展技术监督等工作;三是要建立消防配置与验收标准,确保风险可控能控。

“储能项目管理规范与标准还需要不断细化到各类场景中,并解决好与顶层设计的矛盾和冲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认为。

在刘勇等业内专家看来,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回应了公众关切,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行动计划提出,根据新能源发电并网配置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要,抓紧建立涵盖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全流程以及安全环保、技术管理等专业技术内容的标准体系;细化储能电站接入电网和应用场景类型,完善接入电网系统的安全设计、测试验收等标准;加快推动储能用锂电池安全、储能电站安全等新型储能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结合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及时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全面推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行动计划还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在储能领域,当前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不断涌现,储能标准的制定必须要针对新变化及时迭代优化,与时俱进。”刘勇说,行动计划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其落地后,储能领域的投资者和用户在投资和产品选择方面将有据可循,市场环境也将进一步改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