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资讯:日本发布《蓄电池产业战略》
来源: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 2022-09-20 15:55:27

近日,日本蓄电池产业战略研究公私理事会正式发布《蓄电池产业战略》,提出到2030年建立150吉瓦时/年的国内制造基地,全球生产能力达600吉瓦时/年。该战略提出,电池对于日本实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尤其是电气化、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但日本在与中国、韩国快速抢占市场的竞争中已落下风,为此日本从液态锂电池投资、提升全球竞争力、下一代电池市场三个方面制定7条具体举措。主要要点如下:

一、日本蓄电池产业技术现状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车用蓄电池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凭借技术优势日本最初占据着蓄电池产业市场,但随着中、韩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日本已处于落后位置。


(相关资料图)

在蓄电池供应链上,日本电池组件正失去竞争力,原材料、电池制造等对外依赖风险增加。在电池材料竞争力上,日系材料在质量、市场份额方面占优势,中国具有成本优势,且材料质量也后来居上。在原材料供应上,蓄电池原材料储量和产量集中在澳大利亚、刚果等,中游精炼生产集中在中国,石墨材料依赖中国进口。在电池形态上,目前液态锂电池仍是主流,日本在备受关注的新一代全固态锂电池上技术水平一直处于领先。

二、日本蓄电池产业战略基本思路

到目前为止,日本蓄电池产业主要集中投资全固态电池技术开发,而液态锂电池技术竞争力完全被中国、韩国企业赶超,在全固态锂电池实现应用前,液态锂电池企业存在被淘汰风险。因此,未来日本蓄电池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主要为:

(1)加强液态锂电池投资。重新审视以往战略,不再依靠私营部门,政府将大规模投资液态锂电池以支持产业链上游发展,保障国内制造基础。其目标:将《绿色增长战略》中“到2030年国内蓄电池制造能力提高到100吉瓦时/年”的目标提高到150吉瓦时/年。

(2)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力。以国内确立的技术为基础,维持和强化全球市场的竞争水平,战略性开展海外扩张。其目标:从标准化及国际影响力等角度出发,到2030年全球市场的整体产量达到600吉瓦时/年。

(3)占领新一代电池市场。加快技术开发,率先实现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商业应用,稳步占领下一代电池市场。其目标:到2030年左右实现全固态锂电池的正式商业化应用。

三、日本蓄电池产业战略主要举措

为实现以上目标,日本制定7个方面的行动举措,具体包括:

(1)扩大国内基础设施一揽子政策。①建立国内蓄电池材料制造基础,实施投资1000亿日元基础促进政府和民间合作,加强对尖端制造工艺投资力度,推进低成本、高附加值等电池系统一体化探索研究。②蓄电池控制系统升级,在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和实证应用的同时,建立多用途评估方法以适应市场需求。

(2)构建全球联盟和全球标准。①建立全球蓄电池产业联盟,开展材料保障、研究开发、回收利用等方面合作,打造安全可持续的蓄电池全球供应链。②建立全球产业融资体系,发挥先进制造工艺和安全优势,利用国内先进制造企业,实施海外投资培育一批蓄电池企业。③推动制定国际规则,参与甚至主导电池可持续发展国际讨论。④建立全球安全性功能性标准。⑤拓展蓄电池系统海外市场,推广解决方案。⑥电池新用途推广,探索船舶、飞机、农机以及V2H(Vehicle to Home)等领域全球应用前景。

(3)确保上游产业安全。国内制造150吉瓦时/年目标每年大约需要10万吨锂、9万吨镍、2万吨钴、15万吨石墨、2万吨锰,全球制造600吉瓦时/年目标每年大约需要38万吨锂、31万吨镍、6万吨钴、60万吨石墨、5万吨锰。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资源保障支持力度,将电池金属材料等列为高风险矿种,扩大支持资源保障企业一揽子政策,完善中游冶炼工序。另一方面,加强与澳大利亚、南美、非洲等资源国家合作,确保产业链上游安全。

(4)开发下一代电池技术。①强化下一代电池技术开发,通过绿色创新基金等,加快以全固态电池为主的下一代电池和材料(包括材料评估技术)和回收技术的开发,力争在2030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全面商用,确保包括卤代电池、锌负极电池等新型电池的技术优势,并完善全固态电池量产制造体系。②完善相应的性能测试和安全评价体系。③通过人才培养联动,强化关西研究开发平台建设。

(5)拓展国内市场。①促进电动汽车普及,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35年实现乘用车新车销售全部为电动汽车。②促进固定蓄电池系统普及。③进一步确保固定蓄电池系统安全性,并作为电力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6)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提高整个产业人才保障及技能水平,到2030年,力争培养蓄电池产业供应链人才共3万人,其中培养蓄电池制造相关人才2.2万人,包括制造技能人才1.8万人、产品开发和评价人才0.4万人。为此,日本专门成立官产学组成的“关西蓄电池人才培养联盟”,并提出在工科类高校和高专等设立相关专业课程。

(7)完善国内蓄电池制造和利用环境。①促进可持续发展,试行碳足迹规则,到2030年前建立国内电池回收利用体系。②利用可再生能源扩大电力供给、降低成本负担,以提高产业竞争力。③修改相关法规,提高大容量电池安全性。④统一软硬件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