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新兴长时储能钒电池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
来源:材新社 | 2022-08-20 08:02:19

文章总结


(相关资料图)

(1)我国钒资源产储量均为全球第一,发展钒电池具有资源优势。

(2)钒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可独立配置电池容量和电池功率、充放电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工作温度要求高、初装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缺点。

(3)钒电池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国内已规划及落地多个百兆瓦级钒电池项目,钒电池相关产业链逐渐完善成熟,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投资机会

(1)钒电池的发展可能会逐步拉升钒资源价格,拥有钒矿资源且布局钒电池领域的企业值得关注。

(2)电堆部件约占电池系统总成本的35%,电解液约占总成本的40%,钒电池关键材料研发企业值得留意。

(3)随着对钒电池关注度的提升及多个百兆瓦级项目的规划与落地,标志着国内钒电池产业正走向成熟,预估未来国内钒电池项目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钒电池储能系统领先企业正迎来投资机会。

目 录

资源自主可控是钒电池发展的重要原因

钒电池相关企业

钒电池原理及特性

钒电池是主流储能技术的重要补充

国内钒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近期,国内储能电池市场风起云涌,钒电池概念带动相关企业股价大幅波动,其中尤以钒资源龙头企业攀钢钒钛为甚,而这主要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规有着密切关联。

6月2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治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择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

作为一种高安全性、高寿命的新型储能电池,政策端对储能安全性要求的收紧让钒电池发展迎来风口,钒电池有望成为大中型储能的重要选择。

究竟何为钒电池?为何选择发展钒电池作为未来的长时储能电池?目前国内的技术及产业现状发展如何?钒电池是否是新的投资风口?

01

资源自主可控是钒电池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钒资源产储量全球第一,静态可开采年限与锂相当。

钒在地壳中为第17种常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02%~0.03%,主要以共伴生矿的形式存在。据USGS数据,全球钒矿储量共计2200万吨,其中中国钒矿储量950万吨(43%),位居全球钒矿储量全球第一,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占比分别为25%、21%和15%。2020年全球钒矿产量为8.6万吨,中国钒矿产量为5.3万吨(62%),位居钒矿产量全球第一,俄罗斯、南非和巴西钒产量分别为1.9万吨、0.9万吨和0.7万吨,占比分别为18%、8%和0.6%。

据USGS估计,以2021年全球钒产量10.7万金属吨估算,全球钒资源静态可开采年限约224年,与锂矿产静态可开采年限相当。

发展钒电池是基于国家资源分布情况的战略选择。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不同于锂原料受限于国外进口依赖,国内钒矿储量及产量均为全球第一,完全可以做到钒电池原料自给自足。

钒多被用于钢铁工业领域,储能或成新需求

世界钒产品原料的绝大多数来自于钒钛磁铁矿,多被用于钢铁、钛合金添加剂、化工、催化剂及储能领域。由于其与铁矿共伴生的特性,目前钒多被用于钢铁产业,占比高达90%以上。

相较于钢铁行业,目前钒在储能领域应用比例仍较低,但随着钒电池概念的持续热行,储能或成钒资源的下一个需求增长点。世界银行预测,到2050年,单是储能领域的钒需求量就可能达到2018年全球钒产量的两倍。钒电池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调峰、分布电站、通讯基站等领域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特别是,自2021年以来,多个百兆瓦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项目正在规划建设,钒电池规模的快速增长或拉动钒需求。

02

钒电池相关企业

攀钢钒钛产能第一,钒资源企业积极布局钒电池领域。

国内钒资源主要以钒钛磁铁矿共伴生为主,主要分布在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和辽宁朝阳地区。

国内的钒资源企业主要包括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中广核、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等。其中攀钢钒钛的钒产能高达4.2万吨/年,市占率全球第一。经历产能出清过后的钒资源行业集中度提升,攀钢钒钛行业龙头地位得到强化与巩固,定价权进一步提升。

在钒电池概念火热的当下,国内外钒资源企业积极布局钒电池领域。

此前攀钢钒钛发布公告称,其与钒储能企业大连博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主动融入钒电池储能产业链;河钢股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钒电解液用高纯氧化钒、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并已建成相关产业线,并已应用于部分光伏-钒储能系统。

国外钒资源主要龙头企业,如澳大利亚钒业、Largo Resources公司、南非布什维德矿业等公司,或通过投资研发,或通过新设钒电池相关业务部门/子公司,积极布局钒电池领域,主动拥抱钒电池相关产业链。

钒电池企业多家争鸣,龙头格局尚未显现。

全球范围内的钒电池企业主要有日本住友电工公司、美国联合能源技术公司和奥地利Gildemeister公司等。目前,国内钒电池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龙头格局尚未显现,从事钒电池相关业务的企业主要包括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中广核、国网英大旗下的武汉南瑞等。

大连融科目前在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成功完成多项商业化应用示范项目。此前,由融科储能承建的100MW/400MWh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进入调试。北京普能的核心技术来源于此前收购的全球最大钒电池企业VRB Power System,并已在全球多地开展电池储能项目。国网英大旗下子公司武汉南瑞已全面掌握钒电池改性选型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积极推动企业钒电池建设项目的落地实施。

03

钒电池原理及特性

氧化还原为钒电池主要原理。

钒电池通过外接泵与离子交换膜实现离子电化学反应。全钒液流电池利用不同价态钒离子对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电解液储罐中,通过外接泵将电解液运输至电池堆内的正极室和负极室,使其在不同的储液罐和液态的闭合回路中循环流动,采用离子交换膜作为电池组的隔膜,电解质的溶液流过电极表面产生了电化学反应,实现钒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充放电过程中,主要是依靠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在离子膜上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回路。电堆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正向为充电反应,逆向为放电反应):

图片来源:大连融科官网

电堆、电解液为钒电池核心,成本占比最高。

钒电池储能系统包括三大部分:1)电池系统、2)控制系统、3)能量转换系统。其中电池系统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功能,关键技术包括:电堆结构、关键材料(隔膜、电极、双极板、电解液)、液流循环系统。工作时,外接泵将电解液泵入电堆系统内,电解液在半电池和储液罐中循环流动,两个半电池之间以隔膜隔开。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成本最高的核心部件就是电堆和电解液。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报告

(1)电堆

电堆中关键部件为电极材料和离子膜。钒电池电极材料主要分为金属类、碳素类和复合型电极,目前,碳材料电极和石墨毡-塑料电极板一体化复合电极是目前的关注热点。离子交换膜主要包括含氟膜和非含氟膜,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进口杜邦膜,价格非常高,研发质优价廉的国产膜将是未来钒电池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电堆成本约占电池系统总成本的35%。

(2)电解液

高纯度钒电解液的制备方法主要有3种:物理溶液法、化学还原法和电解法,其中电解法是大规模制备高钒离子电解液的主要途径。钒电解液成本主要与上游钒原料价格相关,约占电池系统总成本的40%。

钒电池原理及结构决定其特性。

钒电池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独立配置电池容量及功率。钒电池反应场所电堆和电解液储存罐分开,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电池的自放电现象。功率取决于电堆大小,容量取决于电极液储量和浓度,配置电池容量和功率非常灵活。

(2)充、放电性能好。钒电池可进行频繁充放电,过充过放不影响电池性能。

(3)安全性高。钒电池正负极电解液之间混合无剧烈反应,即使电池隔膜破损也不会发生爆炸等安全性问题。

(4)使用寿命长。钒电池循环次数可高达1.3 万次,使用寿命可达到10年以上。

(5)工作温度要求高。钒电池的运行温度一般在10~40度之间,温度过高会析出沉淀物,附着在离子交换膜上,降低电池系统效率。

(6)初装成本高,全生命周期成本低。据光大证券测算,目前钒电池的成本约为锂电池成本的2倍以上,约为3.8~6.0元/Wh,未来钒电池发展或拉动钒原料价格上涨,钒电池系统装配成本有可能进一步拉升。但考虑到钒电池较高的使用寿命,目前钒电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已经低于锂电池,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7)能量密度较低。作为水基电解质电池,整体能量密度低于锂电池。

04

钒电池是主流储能技术的重要补充

钒电池作为一种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充放电性能强的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的长时储能的重要选择,将与抽水蓄能/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展开竞争。然而,目前钒电池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技术及产业尚未发展成熟,是目前主流储能技术的重要补充选择。

图片来源:大连融科官网

抽水储能占市场大头,新型储能增速迅猛。

据《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全球储能市场装机功率205.3GW,中国储能市场装机功率43.44GW,位居全球第一。抽水储能占据储能市场大头,全球与中国抽水储能占比相当,约为86.5%。大型抽水储能电站可提供低成本、可调度的电力,但同时具有场地限制、建设时间长及环境问题等发展制约因素。

从长期来看,电化学储能由于动力电池产业推动,且不受场地制约,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21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21.1GW,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功率5117.1MW。电化学储能技术装机功率占总储能市场的10%~12%,其中2021年较2020年功率装机规模同比增长55.4%。

在电化学储能市场中,锂离子电池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锂离子电池装机规模全球及中国占比分别达到93.9%及91.0%。液流电池(主要为全钒液流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其装机规模在全球及中国市场占比仅为1.2%及2.9%。

锂电池仍是目前商业化最成熟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具备较大应用潜力,并且由于其原料及工艺的特点,不同技术的电化学储能电池各有优缺点,其中锂离子电池仍是电化学储能市场商业化最成熟的技术。

(1)锂离子电池:具有能源密度高、效率高、技术较为成熟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储能时间有限,安全性较差,对锂资源依赖度高等缺点。

(2)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温性能、快充、高环境适应能力及原料易得的优点,在绝对成本方面上优势明显;但考虑到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次数,综合性价比不高。

(3) 液流电池:液流电池具有使用寿命长、转化效率高、支持过充过放、可独立配置电池容量及功率、维护运营成本低、环保等优点,但同时其目前也存在着能量密度低、初装成本高等缺点。

钒电池——新一代的长时储能电池。

目前国内液流电池的主要3种技术路线分别为:第一,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液流电池技术中产业链发展最完善,也是目前国内示范项目做得最大的技术;第二,铁铬液流,应用前景广,且铁、铬原料便宜易得,但目前技术及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产业化效果及稳定性尚未得到验证;第三,锌溴液流,国内锌溴液流的相关企业仍比较少。

05

国内钒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钒电池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在政策推动及技术需求下,我国的钒电池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以钒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2019年装机规模为20MW,2020年装机规模达到100MW,2022年已有多家企业积极布局百兆瓦级钒电池工程,如大连融科、上海电气、伟力得、中广核、绿动中钒新能源等公司。据CNESA统计,2021年国内钒电池在新型储能领域的渗透率约为0.9%,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钒电池已实现在智能电网、通信基站、偏远地区供电、可再生能源及削峰填谷等项目中的应用。

随着钒电池项目的推动落地,国内钒电池产业链布局已逐步成型。电极液、隔膜、膜电极等原材料供应链已初步成型,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配套更加成熟。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开发出新一代30kW级低成本全钒液流电池电堆。国内的科润、东岳、中科院大化所在积极开发更低成本的树脂交换膜。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国内钒电池产业链将迎来质优价廉的国产部件。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