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热讯:专家提醒:电力系统变了,综合能源服务也要跟着变
来源:中国能源报 | 2022-08-19 10:01:22

近年来,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能源转型的加速,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我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传统电力系统是为电力的高效输配而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则更聚焦绿色电力。在杭州数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庆看来,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在电源、电网、负荷三个环节都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负荷侧的综合能源服务也必然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关资料图)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中心副主任吴俊宏指出,以前的综合能源服务更注重为用户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比如为用户提供节能服务、节约用能成本。而在新型电力系统和“双碳”背景下,综合能源服务更加注重服务所能带来的间接衍生价值以及效率的提升。“例如,综合能源服务商以前更注重一度电为用户节省了多少成本,而现在更注重是否为用户节省了用能指标。不论是‘双碳’目标的提出,还是国际市场对产品碳排放、碳强度的要求,都倒逼企业降低产品单位能耗。”吴俊宏说。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要求进一步发展和消纳可再生能源。“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求,同时满足经济性和安全性的需求,综合能源服务的价值将更多地表现为对清洁能源的就地生产和消纳。”吴俊宏进一步分析,“例如微电网、分布式发电交易、隔墙售电等,可就近为用户提供更清洁、便宜、可靠的能源。同时,借助电力体制改革,让新兴能源业态可以在局部地区,聚合形成一个面向电力市场的单元,整体响应市场。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单独为这部分负荷和新能源调峰增加电力系统的压力,电力市场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俞庆认为,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微电网为代表的用户侧新型配电系统的逐步落地。“比如,为解决光伏的间歇性、波动性难题,需要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储能的用户侧新型配电系统”;二是负荷侧的灵活化、柔性化,负荷侧的灵活性资源不仅能够参与新型配电系统局部的互动和平衡,更能以虚拟电厂的形式,参与到大电网的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中;三是用户侧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过去的数字化更多是监测需求。但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监测—管理—分析—控制的闭环需求开始出现,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加空调负荷的灵活性,这就需要云平台—边缘计算—空调控制终端的协同,以增加控制力。虚拟电厂需要汇聚各类分散的电力资源,不仅要做控制,还要做分布式的边缘计算,增加本地计算分析的能力等。”

从业务模式上看,综合能源服务产品不断深度探索,从此前简单的节能诊断、设备代运维,慢慢增加了多元产品解决方案,如光伏+售电模式、电力设备租赁、共享储能、小微园区的电费+运维托管、负荷集成商参与需求响应等。

“上述业务模式都对综合能源服务商提出了新挑战。过去的设备代运维等服务,基本都以人力外包的方式实现,但新的服务产品解决方案需要包括咨询诊断、数字化实施、服务管理与服务交付、投融资服务等多元的能力组合。”俞庆指出。

此外,如何进一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开放,是综合能源服务面临的挑战之一。“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以及新型电力系统下综合能源服务业态的更好发展十分关键。”吴俊宏指出,只有真正开放、实时的市场,才能建立充分的价格信号,引导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企业用户的能源管理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绝大多数企业对能源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保证设备不出事的阶段,对电力成本管理、零碳生产、能耗双控等方面的认识,更是还停留在较为模糊的水平,这就需要政府、综合能源服务商、市场等多方的培育和引导。”俞庆指出。

俞庆进一步指出,综合能源服务还需突破信用机制、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实现绿色金融市场、碳市场、电力交易市场与服务业务的多层次融合。

“新型电力系统是为实现‘双碳’目标而生的。现存的障碍是,碳市场和电力市场还没有完全耦合在一起。比如,绿电交易在碳核查中到底为用户抵扣了多少碳排放,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如果综合能源服务能够更好地与之耦合,对用户和综合能源服务商来说,目标性就会更强。”吴俊宏分析。

从未来的趋势看,企业级的服务市场正在逐步打开。俞庆指出,过去企业自己持有和运营的能源基础设备资产,比如内部的配电系统、暖通系统等,将会逐步变成由专业的第三方运营。这种专业服务和资产集中运营,将提升能源系统最后一公里的运营效率,并且满足企业绿色、安全、经济等多元化的运营需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