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太阳雨为什么不能淋?
来源:城市财经网 | 2023-05-15 15:34:57

为何会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竹枝词》。

这首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描写了夏天的午后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天气晴雨的变化和人感情的变化有相似的地方,诗中恰好利用了这一点,巧妙之处在于“晴”是“情”的谐音双关,这样天气晴雨的变化和人感情的变化就融为一体。

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天气,很多人都看见过。这种天气多出现在夏天的午后,老百姓俗称“太阳雨”。为什么会出现“太阳雨”,还要从雨的形成原因来分析。雨的形成原因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冷暖空气汇合时造成的,称锋面雷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上升水汽冷凝而形成的降水。锋面雨一般具有雨区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往往是先下雨后打雷。温带地区,锋面雨占有重要地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北方夏季的暴雨都属锋面雨。

另一种是地形雨——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抬升而在迎风坡形成的降水。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在达到凝结高度时,便产生凝结降水。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世界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基本上都和地形雨有关。

第三种是对流雨——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习惯上称为对流雨。近地面层空气受热或高层空气强烈降温,导致上下层空气发生对流,使低层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就会形成雨。对流雨降水时间一般在午后。我国夏季午后的雷暴雨都属对流雨。对流雨范围小,常常是先打雷后下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民间常说的“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指的就是对流雨。

其实,“太阳雨”就是对流雨。太阳和雨同时存在有好几种情况,有一种情况是,远方的乌云产生雨,在下雨的过程中刮起了大风,雨被大风吹过来了,于是我们就看见天空中的太阳很明亮,可是大雨却迎面扑来。

另一种情况是,天气突然转变,开始降雨,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所以天气看起来虽然晴朗,却下起雨来了。这是由于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形成了雨,但是由于太阳辐射而使水汽蒸发得较快,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

对流雨下雨的时间比较短,雨区范围也较小,或呈不连续的条块分布。这样一来,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人正好处在下雨和不下雨的交界处,于是就看见了一半天空在下雨,另一半天空阳光普照。大风吹来,雨区会发生变化,更多的人看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景。

下太阳雨的时候也伴随有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雷是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在放电时会发生火花和声音,火花就是闪电,产生的声音就是雷声。当下雨的时候就会难免有雷电形成,而当下雨和太阳并存时,就会形成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一边打雷的现象了。

刘禹锡利用了下对流雨时“东边日出西边雨”这种自然现象,并别出心裁地提出了“天气到底是无晴还是有晴”这样的问题,巧妙的利用“晴”和“情”的谐音表达青年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在这里,自然现象被赋予人情味,而人间的冷暖又需要用自然现象来诠释才显得更加妥帖。

太阳雨为什么不能淋?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雷电作用,生成酸性物质,此时淋雨可使眼睛不舒服。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