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记忆”走进坪山田心社区 南阳世泽西楚家声遗存粘米话
来源:深圳商报 | 2022-05-05 11:40:35

近日,“深圳记忆”文化项目再次展开探访行程。此行目的地是位于深圳东北部,有着悠久历史、洋溢客家风土人情的古村聚落——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心社区。

发现城市文化脉络,传承深圳历史记忆。2022年“深圳记忆”文化项目,沿袭传统,以深圳社区村落为对象,将蕴含在村落中历史沿革、名人掌故、非遗民俗进行深度的走访和挖掘。深圳图书馆馆员与《深圳商报》文化记者同行,希望通过文献研究、实地探访、人物口述等方式多层面整理记录。

南阳世泽 西楚家声

坪山在明清时期属于惠州府归善县上下淮都。田心社区位于坪山区石井街道,为坪山区最东端,东临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田心社区下辖新联、新屋地、散屋、水祖坑、对面喊、树山背、罗谷、杜岗岭、上洋9个自然村落(现称为居民小组)。

在几位向导的引领下,探访小组一行首先来到退休教师许冠沾老人家中。提及田心,老人感慨地介绍说,田心新联村过去称为田心老围,为叶氏和许氏最早的定居地,按照村族谱记录推算,建村最早可以追溯至明朝嘉靖年间。

“南阳世泽,西楚家声”——采访所见,不少祠堂、世居正中央,最常见的对联即是这8字。同行采访的深圳历史研究者俞智楠博士解释说,“这副对联是广东的叶氏祠堂外常见的对联。叶氏发祥于原属西楚的南阳郡,‘南阳’是叶氏的第一大郡望。”

缘何村名“对面喊”?

采访中,发现一个个有趣的地名,如树山背、新屋地、水祖坑等。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当属“对面喊”村。

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对面喊村,曾称为“水龙围”。因旧时通讯不便,居住在原田心老围的长者或同胞兄弟姐妹在找人、捎带物品或商量事宜时常会大声呼喊对面族人,长此以往“对面喊”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村名,并沿用至今。

俞智楠解释道,1866年的《新安县全图》,“对面喊”写作“对面墈”(“喊”和“墈”本地方言音近),“对面墈”意为两山相对之地,结合现在对面喊村的地形来看,称为“对面墈”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如今,对面喊村已经全村征收,老村未拆,但已全部用铁栏围起。

“南中学校”建于1931年

在对面喊老村村口处的南中学校是一座始建于1931年,原为对面喊村和树山背村子弟求学的学校,具有南洋风格。

白墙黑瓦,正面的飞檐雕柱有鲜明的南洋建筑风格;屋内的石柱、土梁及墙面的三合土,含有传统的客家建筑元素。田心老书记叶冠南的小学生涯就是在南中学校度过,他介绍说,南中学校不仅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广东侨屋风格,办学方式也与传统私塾不同,设置国文、算术、地理、自然、历史、图画、唱歌、体育等课程。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机制,至1954年,陆续将附近几所小学合并,招生范围扩大,学生人数最多时有300余人,成为当地最出名的学校。

方言遗存“粘米话”

走街串户发现,当地人或多或少能说两种以上方言:客家话、普通话、广东白话,而老一辈口中吐出来的一些字音,让人依稀感受到它的不同寻常。俞智楠说,田心社区各村现在主要通行客家话,但叶氏和许氏的6条村均有原本使用粘米话的痕迹。

俞智楠表示,过去主要讲粘米话的村落总体而言要比纯讲客家话的村落历史稍长。除了坪山、坑梓的几条村,按照田心本地人所述,惠州大亚湾樟树埔村,也有类似的本地话。而历史上,跟坪山地缘关系非常密切的葵涌,个别村落也有讲粘米话,“如今坪山,以讲客家话为主,还能讲粘米话的老人都有八九十岁了。老人也并不对粘米话消退感到遗憾,只觉得是社会发展中‘用进废退’的自然现象。”(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肖更浩 黄文霞)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