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博物馆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相机,穿梭于玻璃展柜间,快门闪动,一张张文物美图应声而出,他们就是行走在光影下的博物馆摄影师。
很多人艳羡他们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国宝,太爽了吧!”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文物摄影师的工作是枯燥的,一天要拍摄几十件甚至上百件文物,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很普通的陶器,但在他们眼里,文物没有高下之分,件件都是国宝,需要用心拍摄。
文物摄影师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面对不同的文物,拍摄技巧有哪些区别?为了一探究竟,顶端新闻记者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考古数字化技术研究室副主任聂凡进行了专访。
照片,是外界了解大部分文物的唯一渠道
你可能会认为,在网络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只需动动手,就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精美文物。
其实不然。
聂凡告诉记者,绝大部分的出土文物都是保存在库房里,只有极个别的精品文物能够走进博物馆展厅呈现给大众。因此,对于绝大部分观众、读者甚至研究者来说,照片是了解文物信息的唯一渠道。“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高要求,要用照片最大限度地反映出器物的原始信息,从而判断器物的时代特征及工艺特征。”
聂凡介绍,对于某些器物,特别是瓷器,拍摄的时候色温一定要正,保证能够真实展现器物的颜色,不会出现偏色。此外,拍摄角度需适当,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上器物不会变形。“就拿彩陶和灰陶来说,如果照片颜色出现偏差,就很难让旁人判断这个器物的年代。”
除了需要还原器物本身的状态外,聂凡认为,艺术性也是文物摄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光与影的碰撞,让文物与背景分离,主次分明。
“例如在拍青铜器的时候,要体现其厚重感,瓷器和玉器,要拍出灵秀之气。”聂凡说,不仅要拍得好看,还要通过光线和角度的控制,展现器物的关键细节特征。比如青铜器要体现出铭文、纹饰等细节,瓷器要展现口沿、肩腹部位的形态特征和釉面特征等。
一天拍上百件甚至几百件文物,累到直不起腰
河南作为考古大省,出土的文物自然不在少数。作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官方摄影师”,前往河南各地考古发掘现场拍照,已经成为聂凡的日常工作。
聂凡告诉记者,有不少考古项目都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时候一天要拍上百件甚至几百件器物,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
“有时候时间真的很紧张,比如有的项目负责人今年就要出考古报告,很多文物都要整理后进行修复,修复完了才好画线图、拓片,然后再拍摄。这一套流程走下来,留给拍摄的时间非常有限,可能一两个礼拜要拍大大小小几千件器物。”
对于聂凡而言,在拍摄过程中,如何保证文物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拍摄的文物需要根据需要来不断调整摆放位置和姿态,首先要保证文物的稳定。同时拍摄现场有很多的设备、电线等,也很容易留下安全隐患。所以我在拍照的同时,一只眼睛盯着取景器,还有一只眼睛得盯着现场,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聂凡时常会羡慕博物馆的摄影师,他们不仅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拍摄,拍摄场地也很大,有充分的条件打磨每一张照片。“博物馆摄影师的条件真的太好了,一般选择在展厅拍摄,在闭馆时间里,把展厅大门一关,就可以把文物从展柜里抬出来拍。展馆面积很大,拍起来不要太爽。”
聂凡透露,已经退休的故宫博物院文物摄影师胡锤曾告诉他,如果一天拍摄的文物超过7件,那就说明没有用心拍。“我感觉每天拍70件都算少的。”他言语中也透露着无奈,“我们院发掘出来的很多文物都会被博物馆借展,急着装箱拉走,只能抓紧拍完。”
文物摄影师眼里没有国宝和普通文物的区别
截至目前,聂凡拍过的文物已经以万为单位了,其中不乏国宝级别的文物,例如周懿王墓的壁画、北宋皇陵出土的迦陵频伽。但最让他震撼并记忆犹新的,是淅川楚墓出土的一对青铜神兽,其中一尊现展于河南博物院,另一尊藏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这尊青铜神兽高48厘米,造型复杂且充满神秘感,身上有楚文化特有的云纹线条。全身绿松石镶嵌,做工精细,极为美观。神兽可拆卸成多个部件,组装在一起却浑然天成,毫无拼接痕迹。
这尊青铜神兽的龙首上有六条蛇形龙,形成了青龙首的六条触角。聂凡说,正是因为这些触角,让他在拍摄的时候感觉到了挑战。
聂凡介绍,每个小龙首都有一个主首,主首上还有很多触须,触须上也有首,也就是说有很多小首,小龙的背部还会伸出一条小龙,每个小龙也有龙首,极其复杂。
“如果要照顾到每一个龙首的形态,使它们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图片上,就很困难。”他感慨道,“每一件文物都有它自身的魅力,每次拍摄的过程中,都被它们展现的精湛工艺和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
曾有网友评价文物摄影师:“国宝级文物极为稀少,在实际工作中,文物摄影师绝大部分面对的都是极其普通的陶罐,单调而烦琐,但这才是真实的考古。”
网友们所认为的国宝指的是那些陈列在博物馆展柜里的精美文物,或者是出镜率较高的“网红”文物,尤其是那些玉器、青铜器或者金银器。但在
聂凡看来,每一件文物,哪怕是普通陶罐,都是独一无二的,从研究价值上来讲,都是国宝,“在文物摄影师的眼里,没有国宝和普通文物的区别。”
“当文物摄影师比较辛苦,有时也感到枯燥,但我还是会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件文物的影像,让它们能够展现在更多的观众眼前。通过影像的方式让更多文物能够与公众见面,这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方式。”聂凡说。(顶端新闻记者张弋/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