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讯:哪些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更高?
来源:博闻财经 广东 | 2023-06-18 16:08:31

原创 刘晓博

“体制内强度指数”,是我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资料图片)

它是指:一个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拥有住房公积金的人数,占全部拥有住房公积金人数的比重。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实际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人数为 16979.57 万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只有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单位才会给员工缴存住房公积金。全国拥有基本养老金的有10.5亿人,但拥有“一金”(住房公积金)的只占其中的16.2%。

对于一个省、一个城市来说,体制内人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缴存占比越高,其“体制内强度指数”就越高;这个地方的民间活力就越差,经济活力也随之下降,不动产投资价值也不会高。

使用体制内人员缴存公积金金额占总金额的比重,来计算“体制内强度指数”更准确,但查不到这方面的数据。

近日,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全国住房公积金2022年年度报告》。根据这份报告,截至2022年末,全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缴存公积金的人数为4744.96万人,国有企业缴存公积金的人数为3010.21万人,合计占全国总缴存人数的45.68%。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全国的“体制内强度指数”平均为45.68%。

具体到主要城市,这个指数又如何呢?下图是39个主要城市的数据:

兰州、西宁、呼和浩特三个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最高,分别达到了75%、72%和68.6%。

哈尔滨、太原、乌鲁木齐这三个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也都超过了66%。

这6个城市全部是北方城市,分别位于西北、东北、华北。

“体制内强度指数”最高的10个城市里,只有南昌不是北方城市,其他9个全是。

如果按照全国的“体制内强度指数”——45.68%来划线,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6个城市,其中北方占了11个。

体制内强度指数最低的三个城市是:苏州、东莞、杭州。

其次是无锡、深圳、佛山、上海、大连、宁波、广州等。

体制内强度指数最低的10个城市里,只有大连是北方城市,其他都是南方城市。

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体制内强度指数”基本上都在33.3%以内。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三分之二拥有住房公积金的人士,不在体制内工作。因此,这些城市的民间社会显得更为强大,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更发达。

近年来,各地缴存公积金的新增人员中,体制外人士比重明显加大,说明这些福利正在普及。从长远看,各城市的“体制内强度指数”都会不断降低。

从省级区域看,哪些地方“体制内强度指数”更高?我没有计算新的数据,下面这张图使用的是2020年的数据,可供大家参考:

从省级区域看,西藏、甘肃、新疆、青海、山西的体制内强度指数更高。这些省区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卖资源。

而在浙江、上海、江苏、广东、天津、北京等省市,体制内强度指数明显更低,经济也更发达,是负责养活全国的区域。

下图是部分东北地级市的体制内强度指数,使用的也是2020年数据,很多地方达到了惊人的90%以上,基本实现了“体制之外无社会”。(下图)

而这,正是东北人口流失、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而人口流失、经济下行,又反过来加剧了这种局面。

下图是主要城市2022年人均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

中国制造业的四大重镇——东莞、佛山、深圳、苏州的人均住房公积金最低。

北京、乌鲁木齐、杭州、上海人均住房公积金最高,其中北京是年人均唯一超过3万元的城市。

一般来说,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的人均住房公积金较高,因为体制内的人数比较多、福利更好。而普通地级市,比如东莞、佛山、苏州人均就比较低。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人均缴存额较低,主要以下原因:第一,体制内人数比较少;第二,制造业依然庞大,员工众多;第三,缴存面比较广。深圳有将近720万人拥有住房公积金,比广州多了190万人,是重庆的2倍多。而深圳人口比广州少100多万,比重庆少1500多万。

这个指数有什么用?

它可以指导你的投资。一般来说,投资性买房不选“体制内强度指数”超过33.3%的城市。低于33.3%的城市,要尽量选高级别城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