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输入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途径是怎样的?
输入型通货膨胀就是传导到一个国家里面的外部经济因素,从而引起整体物价水平上涨。一般只发生在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它是由由于大量外资流入和国内贸易顺差导致的国内需求过大而引发的通货膨胀,这就是现在中国的类。
在国内发生的机制是只有人民币和美元有相对固定的联系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机理是: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规模上涨,然后进口价格上涨。第一类通货膨胀意味着中国通货膨胀被输出到国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商品价格变得更加昂贵,中国的商品价格以美元计算也在上涨。接着,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商品也会上涨。目前,美国市场上仍有大量中国商品。如果中国的商品价格上涨,美国的消费品价格也会上涨,这与美国的通货膨胀效应相似随着中国商品抵达美国,这被称为“通货膨胀出口”。
输入性通胀的传导途径一般来说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和货币供给途径以及成本传导途径三种。
首先是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途径,这一渠道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和价格上涨时,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该国对外商品出口的增加,从而增加该国的外贸出口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外商品价格上涨,当地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会减少,而对国内商品的消费反而会增加。因此,一增一减最终会导致整个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其次是货币供给途径,这一渠道的传导机制是:当国外出现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时,这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会因为国外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出现大量顺差,大量贸易顺差的存在会大大增加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外汇储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大增,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国内利率下降,最终导致需求驱动型通货膨胀。
最后是成本传导途径,这一渠道的传导机制是:由于国际市场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些基础产品自我国的进口价格提高了,进而导致国内价格上涨,最终导致成成本推动输入型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