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观财报|同济科技股东内斗新进展:17项议案全遭否决,监管火速发函 天天消息
来源:中新经纬 | 2023-07-03 19:23:29

中新经纬6月29日电 地产工程大牛同济科技股东内斗又有新进展。

6月28日,身处旋涡的同济科技公告披露,包括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在内的17项议案全遭否决。此前,同济科技第二大股东量鼎实业曾公开指责控股股东同杨实业秉承“一股独大”思维,内部人控制问题突出,并指责公司董事会管理及经营能力明显不足,“坐吃历任经营管理层留下来的老本”。

公开资料显示,同杨实业持有同济科技23.23%,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杨浦区国资委。量鼎实业持有同济科技13.6%,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系上海黄浦金融控股成员,注册资本20亿元,耿彦博为法定代表人,徐权任董事长。


(相关资料图)

据证券时报消息,耿彦博、徐权分别有在大型券商履职的经历,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1月至2006年7月,徐权曾在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担任副区长。

17项议案全遭否决

6月28日晚间,同济科技发布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包括2022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2022年度监事会工作报告、2022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2023年度财务预算报告在内的17项议案全遭否决。

此次同济科技股东大会由公司董事会召集,现场会议由公司董事长余翔主持。出席会议的股东和代理人人数188,所持有表决权股份数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数比例56.3665%,除去同杨实业(23.23%)及量鼎实业(13.6%)两方持股,其余股东持有表决权股份数占总数比约19.54%。

从表决情况看,同济科技绝大部分议案同意票比例在45%至50%之间,反对票比例均在49%以上,另有少量弃权票比例。

在202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未来三年(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等涉及重大事项的议案上,5%以下股东反对比例在75%至86%之间。此外,在第11项关于2023年度与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及其控制企业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中,关联股东同杨实业依法回避表决,这直接导致该议案同意比例大幅降至9.11%。这意味着,同济科技5%以下股东在表决中也投出了大量反对票。

对17项议案全遭否决的情况,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表示会议所通过的决议合法、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据同济科技此前披露,量鼎实业拟于7月7日自行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包括罢免董事长余翔、总经理骆君君、官远发、高欣的董事职务,罢免应礼敏、陆美红监事职务,以及选举郑伟强等人担任公司董事等议案。

若量鼎实业7月7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表决情况与6月28日股东大会相似,同济科技管理层或将面临人事巨震。

28日晚间,同济科技披露股东大会表决结果后不久,上交所火速下发监管工作函,涉及对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股东、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股东内斗

回溯同济科技的股权历史,同杨实业及量鼎实业均是在2021年“半路参入”。

据同济科技2021年4月30日公告,为完成校企改革,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等,同济大学、同济控股与滨江公司签署协议,同济控股将所持同济科技23.38%股份全部无偿划转给同杨实业。本次划转完成后,滨江公司通过同杨实业控制同济科技23.38%股份的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杨浦区国资委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就在同济控股划转股权前夕,量鼎实业也在激烈买入同济科技。2021年2月2日,量鼎实业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获得公司总股本5%,随后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3.579%。

尽管量鼎实业与同杨实业均在2021年前后脚踏入同济科技,但同舟却不一定能够共济。

2023年5月以来,量鼎实业多次公开指责本届董事会消极不作为,致使公司业绩严重下滑,且对公司净利润的贡献寥寥,可谓“坐吃历任经营管理层留下来的老本”,严重损害了公司及全体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量鼎实业还表示,本届董事会没有组织公司管理层形成有效可实施的战略规划。公司现有的咨询类业务仍主要以传统咨询类业务为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公司近三年已无新增投资项目,在原先的核心主业逐年萎缩乃至在可见的将来“归零”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迟迟没有提出有效可实施的战略发展方向,使同济科技无法真正回归“科技”属性,并打算以“撒胡椒面式”的投资代替长远的战略规划,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

此外,量鼎实业还指出公司对控股股东出现的同业竞争问题未能尽责维权以及本届董事会的董事人选产生程序不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等问题。

据媒体报道,对于量鼎实业的指责,同济科技董事长余翔回应称,公司营业收入受到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周期结算的影响,过去三年涉房上市公司融资受到限制,特别是基于教育部对高校校企改制有关的要求,公司出于审慎考虑,同时也为保证经营安全,暂停了房产投资,并加快了存量房产的去化。

同济科技总经理骆君君也表示,随着市场环境和公司实控人发生变化,房地产投资业务也得以放开。公司在积极参与上海周边地区业务,将过去错失的一些市场机遇抓回来。

公开资料显示,同济科技注册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要业务包括工程咨询服务、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科技服务与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等。

业绩方面,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期间,同济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3.03亿元、61.32亿元、39.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71亿元、6.49亿元、3.71亿元,业绩呈下滑态势。

2022年,同济科技在营收腹地华东地区收入大降37.92%,降幅远超华北、华南、西南等地区。对业绩下滑,该公司提到,主要系本期工程延期及房产项目结算量减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中新经纬APP)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