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月30日电 (付健青)今日(30日),A股迎来农历兔年首个交易日。春节假期,外围市场表现强劲,A50期指也录得5连阳,投资者已经摩拳擦掌静待开市。
春节假期全球股市大涨
春节长假期间,A股休市,港股于大年初五(周四)开市,其他全球主要股指正常交易。整体上,多数股指均录得上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Wind 制图:中新经纬 付健青
具体来看,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涨超4%,表现强劲。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大幅回落超七成的特斯拉,周涨幅达33%,创下2013年以来最大单周涨幅。马斯克在当地时间25日盘后的电话会议中也表示,“从1月份到现在,订单情况比公司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强劲。”
港股方面,先“开跑”的恒生指数两日(下同)累涨2.92%,录得兔年周线开门红。板块上,新能源汽车股同样表现强劲,蔚来涨10%,小鹏汽车涨超11%,理想汽车涨超14%。受春节档电影票房大卖影响,IMAX中国涨超9%,柠檬影视涨超11%。
另外,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实现假期“五连阳”,累计上涨近3%。这也意味着,外资的热情依然高涨。
外资提前扫货
节后进场会被“割韭菜”吗?
在春节假期前,外资于1月份已经开启了“扫货”模式。截至1月20日,年内沪指累涨5.68%,创指涨超10%,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更是突破1100亿元,创下单月净买入额历史新高。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没有什么比“开门红”更加值得期待。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中新经纬表示,随着消费的强劲复苏以及各地“拉经济”的政策预期比较强劲,市场对A股还是以看多情绪占主导。
回顾A股往年表现,春节后市场多数上涨。据券商统计,2005―2022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正收益概率为50%、44%、39%,春节后5个交易日正收益概率分别为78%、72%、75%。2010年以来,春节后20个交易日万得全A指数仅2013年、2016年、2020年、2021年下跌,上涨概率近七成。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中新经纬表示,节后A股出现“开门红”概率非常大,春季攻势在节前就已经开启,节后仍将延续,持股过节的投资者或将继续获得一定的回报。
东方财富证券总量组负责人曲一平也指出,多个外资行对于中国上调了GDP增速评级,恒生科技指数假期大涨也给A股带来修复信心,短期适度乐观的确有一定支持因素。
不过,或许也有投资者担忧,外资提前扫货,如果节后进场,会被“割韭菜”吗?
“可能性不大。”巨丰投资首席投资顾问张翠霞表示,当前A股正处于全年的关键做多窗口期,外资快速流入的节奏或许在节后会出现小幅放缓,但国内资金将跟上节奏,对2023年进行全面的产业布局。即使市场出现回调,也将成为轧空投资者非常好的加仓上车机会。
杨德龙也称,外资提前大量流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割韭菜”,虽然获利卖出是有可能的正常市场行为,但其本质是对中国资产的看好,外资也是市场中重要的力量。
春季“躁”什么?
春季躁动是每年春节前后各大券商非常喜欢提及的词汇,进入2023年,疫情防控步入了新阶段,结合假期整体消费表现,业内对这一看法也愈发确定。
有相关人员分析称,节后一段时间的热点板块或将定调全年的板块趋势。那么,是否真会如此?
曲一平指出,从过去三年的年度领军板块复盘,都是遵从产业景气逻辑,如2019的半导体、2020的白酒、2021的新能源,实际上这三大赛道在当年的节后并未率先显现热点。单纯跟随节后热点板块,并不一定能够发掘优秀赛道,关注一季报透露的行业景气信息,跟踪行业复苏和技术爆发方向才是核心。
杨德龙则认为,上述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从一月份及假期的趋势来看,今年全年的热门主题肯定是消费。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其中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5%。生活必需品、家居升级类商品、旅游服务等消费增长较快。
杨德龙表示,春节期间消费的崛起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之前很多人还担心,疫情放开之后部分地方出现了感染高峰,会不会影响春节的出行。实际上在感染高峰过后,各地基本上都已经逐步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人们被压抑的消费热情大幅释放。2023年是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的一年,主要推动力首先来自消费复苏,这将会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
“消费修复仍在途中,跨年行情渐入佳境。”西部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也指出,结构上看,线下消费修复有望逐步从日常消费向耐用消费扩散,医药、家电、食品饮料、消费电子、传媒等行业盈利预期修复值得关注。(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