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成为科创高地的路途还有多远?该怎么下功夫?
来源:河南商报 | 2021-07-12 08:26:22

企业才是科技创新的真正主体。

衡量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一定是重要指标。

中原要出彩,郑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郑州必须成高峰。但目前,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的郑州,在高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追赶之路上,郑州要成为科创高地的路途还有多远?该怎么下功夫?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郑州排“老末”

创新力的评估,离不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这个指标。

根据企业预警通平台的数据盘点,截至2021年7月4日,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列前三,分别为30027家、16891家、11555家。郑州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仅为2944家,排名垫底。相比处在中游的天津(7436家)、武汉(6225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距离排名倒数第二的重庆,也相差千家以上。

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名誉院长喻新安认为,郑州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短缺,特色也不是很明显,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和市场主体。

不过同时也可以看到,郑州市的创新主体正在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7年的856家、2018年的1323家,发展到2019年的2048家,两年连续突破1000家及2000家大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

郑州规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靠前

虽然高新技术企业的“底子”相对薄弱,但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大力扶持,郑州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涨势十分喜人。

河南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0年,郑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

从增幅来看,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中,重庆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排名第一;郑州增长12.7%,稳坐亚军宝座;成都增长11.8%,排名第三;而天津的增速较为靠后。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2018年,郑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2019年,郑州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

再来看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郑州市GDP增长8.1%;2019年,郑州市GDP增长4.1%;2020年,郑州市GDP增长3.0%。

可以看出,与2019年、2020年较为低迷的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态势相比,郑州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近两年受到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等影响并不大,增速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目前郑州已形成了七大主导产业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侧重各有不同。

截至目前,郑州已形成七大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及医药产业、现代食品制造业、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铝及铝精深加工业。

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个产业集群已经达到5000亿级。此外,郑州将氢燃料电池汽车、人工智能、智能传感器、5G及北斗应用和软件信息服务业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规划布局。

从郑州的几件科创“大事”上,可以看到其对于郑州科创高地的“谋篇布局”。

《202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中原科技城挂牌启动,国家超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除此之外,软通动力、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和中科院过程所等科研机构入驻;总投资846.7亿元的79个新基建重点项目开建,新华三智慧计算终端全球总部基地、中国长城(郑州)自主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可以说,从产业中心的构建,到项目研发中心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入驻,以及投资的力度,都可以看出郑州市在积极做一棵“梧桐树”,吸引“凤凰”来。

“国家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科技名片”

其他几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名片”也各不相同。

西安市将“硬科技”作为名片,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落户西安,以及比亚迪智能终端、西飞民机新舟系列、陕汽重卡扩能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都让“硬科技之城”的特点更加明确。

但目前西安市的支柱产业还不够强。2020年其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总产值刚突破4000亿元。

似乎大家都在抓电子信息产业。根据成都市经信局的消息,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成都首个产值突破万亿元的产业。除了一些政策的扶持之外,成都对龙头企业的吸纳集聚作用也十分明显。成都京东方、深天马、路维光电、3月上市的极米科技等头部企业的进驻,都形成了十分明显的圈层效应。

广州历来以石化产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为支柱产业,金融业已经成为其第四大支柱产业。广州提出,未来五年要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突破1.2万亿元。1.2万亿元,正是2020年郑州市的生产总值规模。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这4个直辖市,2020年也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拥有自己的成绩。

近年来,北京在机器人和智能高技术领域产品生产增长较快。其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和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分别增长18.9%、13.4%、9.7%和6.9%。

重庆市作为智能终端生产基地,2020年,重庆笔电产量突破7000万台,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

天津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过程中,确立“以制造业立市”的发展路径,提出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全力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向高端化迈进,着力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上海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先锋队”,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而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总产值近1.4万亿元。

喻新安认为,不同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潜力是不同的,比如郑州,有交通枢纽的作用。在发展高新技术时,应该去突破一些情景制约和薄弱环节。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