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全球织网”将服务全球 产业链开启天空盛宴
来源:第一财经 | 2019-12-18 08:59:39

在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纷纷以单一轨道卫星部署星座的背景下,中国北斗独树一帜,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混合导航星座

“天上很热闹。”上海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下称“北斗西虹桥基地”)首席科学家郁文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这是北斗系统的口号。

随着12月16日北斗三号全球组网的最后两颗卫星发射成功,北斗三号工程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

改革开放40年来,北斗系统可以说是中国航天领域最大的成果之一。郁文贤说,上海的北斗导航产业每年都以20%~30%的增长,产值规模预计达到200亿至300亿元人民币。

此次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全面完成,离“天上建好”的目标更近一步,未来北斗产业的发展将落实到“地上怎么用好”。

北斗卫星将服务全球

据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按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6月前发射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面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提供更优质服务。

同时,我国已启动北斗系统接续发展的总体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等工作,计划于2035年前,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

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预测,到2020年,北斗导航将产生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收入。

导航技术是面向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长期以来,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牢牢掌握全球导航定位市场。在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等导航系统纷纷筹备之际,中国也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全球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今年上半年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包括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进一步取得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并已形成一定价格优势。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北斗西虹桥基地参观时了解到,上海作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将此处已经建成了国内技术综合竞争力最强、产业链最完整和最具影响力的“北斗第一园”。北斗西虹桥基地聚集了百余家北斗导航与定位相关的企业,成功孵化引进了两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总部,并辅导了多家科创板冲刺企业,基地目前产值约2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增长率高达50%。

上海综合优势最强

上海不仅拥有专业化的“天上国家队”,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的综合优势是最强的,既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也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在全产业链和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又能辐射长三角区域。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能够对产业链起到牵引作用。”郁文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017年11月以来,仅两年多时间,中国已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将2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世界纪录。

这其中,上海也承担了国家的战略使命。比如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就坐落于上海,该机构负责研制了一大批科学实验卫星和包括北斗导航卫星在内的通信导航卫星。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院长龚建村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道,在北斗三号工程中,微小卫星创新研究员一共研制了2颗试验卫星和10颗北斗组网卫星,占到了24颗组网卫星中的一小半。他同时强调:“北斗系统中虽然卫星最为关键,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协同配套工作,来保证整个系统所提供的导航服务。”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北斗系统上下游的部分产业链,其中最上游的尖端领域包括:卫星研制、定位网络,以及与系统建设相关的标准设立、运维以及标校等行业;中游偏下的领域包括:终端(芯片)、跟踪器、数据等行业;下游的服务和应用端是整个产业链中参与方规模最大的,包含了服务、软件应用等企业。

“下游对服务需求的增长,会带动上游产业链企业的发展。”郁文贤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以郁文贤带领的北斗西虹桥基地为例,该园区的大多数企业集中于产业的中下游,比如射频芯片、存储计算等领域。

产业链的“天空盛宴”

创业板上市公司华测导航(300627.SZ)就是位于北斗西虹桥基地的一家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主要产品是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以及系统解决方案,属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

在提及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赢得关键性节点的胜利时,华测导航总裁朴东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组网完成后,就能够为全球所有国家都提供卫星导航服务;从技术方面来看,精度算法相较于GPS也有很大的提升,总体性能优于GPS,北斗导航理论精度可以达到2米。”

朴东国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目前华测导航除了服务于中国企业之外,也有部分产品出口到欧洲、美国、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主要产品覆盖测绘、精准农业以及数字施工等领域。

华测导航看好海外市场发展的原因是巨大的“空缺”。朴东国表示:“目前海外市场使用中国的卫星定位产品占比不到10%,还有90%的市场有待我们去开拓。随着中国研发产品的质量逐步提升,我们已经能参与到全球竞争中。”目前,其出口销售占比已达到20%。

郁文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下一步产业界要去解决的问题是确保北斗导航的实用性,比如如何实现在任意场景下的定位导航。这依赖于场景标准体系的建立,场景图(高精地图)的绘制以及各种定位方法的融合,比如卫星导航定位、视觉定位、惯性定位、雷达定位和激光定位,等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正在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构建以时空信息为主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

郁文贤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培育我们自己的北斗应用”的重要性。他说道:“当卫星导航的精度提高后,会形成很多新的产业发展的增量,比如虚拟游戏、娱乐和可穿戴设备等。”

同样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高精准位置供应商千寻位置也看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加快带来的机遇。千寻位置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北斗能够提供区别于GPS和其他全球导航系统的差异化服务,千寻位置作为行业参与者也将共同推动北斗产业的繁荣。”目前,千寻位置的高精准服务能力,已在智能驾驶、无人机、农业、电力、智慧城市等领域得到诸多应用。

千寻位置研发的全球首款支持北斗系统的卫星加速定位服务千寻立见(FindNow)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5亿。在此之前,国内用户使用加速定位,必须访问GPS或格洛纳斯数据,我国大量的位置数据流失到了海外服务器上。FindNow积累的大量用户,对于提升中国时空大数据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