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永辉超市和盒马鲜生不约而同布局mini店业态,切入社区场景。零售业正出现一种距离消费者更近的趋势,以至于玩家纷纷转向1公里社区生意。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的mini店业态悄然进入上海闵行区,这是双方布局该业态以来首次正面对话。从目前来看,盒马mini店和永辉超市mini店在价格带和售卖方式上都有较多雷同,客群重合度高,双方在上海的对话正演变为新零售领域的又一次争夺。
盒马鲜生永辉超市争晒成绩单
今年年初,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几乎同时布局了mini店模式。盒马mini店目前只在上海城区布局了2家店,盒马鲜生创始人侯毅宣称,“盒马Mini店首店已盈利,坪效超过盒马鲜生大店,物流配送成本只有大店的三分之二,且线上订单占比超过50%,完全可以取代前置仓”。
而另一家巨头永辉超市则在半年报中提及,今年上半年,永辉超市营收411.73亿元,同比增长19.7%。上半年,永辉超市已新开mini店400家,带动老店客流量增加,销售额实现稳步上升。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mini店模式对原有大店特定场景痛点的解决。目前看来,无论是永辉超市还是盒马鲜生,其mini店都是对大店的升级和创新,以适配社区场景,并迅速获得产出。
不过,有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认为,基于不同的基因,永辉超市和盒马鲜生在mini店模式上,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盒马mini店延续了大店所积累的商品构架和核心技术,主打平价散装菜,增加了鲜制现售的熟食,帮助消费者解决一日三餐;永辉超市mini店则定位于“家门口的永辉”,以大店“子母店”模式拓展,通过高性价比的商品,建立流量围栏,增强用户粘性。
盒马鲜生下沉?永辉超市升级
表面上,盒马鲜生定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服务高收入人群;永辉超市则主打性价比,在二、三线城市拥有较高市场占比。但是mini店作为创新业态,双方都对这一业态寄予厚望,希望进入这个以往布局不多的市场分一杯羹。显然,盒马鲜生想借用mini店模式进入下沉市场,快速扩店。而永辉超市则希望把mini店开到北京上海,搭上消费升级的末班车。
首先是盒马鲜生。截至2018年8月份,盒马鲜生开业1.5年以上的门店坪效超过5万元,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虽然在消费力强的区域已经成功,但是因客单价高,在二、三线城市,盒马鲜生发展并不顺畅,今年在苏州关店就是最好的佐证。
其次是永辉超市。本想通过超级物种狙击盒马鲜生所掀起的新零售风潮,然而不小心踩坑,导致巨亏10亿元,之后不得不剥离出上市体系。如今的永辉超市mini店回归永辉超市基因,同时缩短门店于消费者距离,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到家”的业务缺陷。
有分析人士认为,盒马鲜生想下沉,永辉超市想升级。在此背景下,地处上海市郊的闵行区成为双方进入对方市场的绝佳试验场。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近3个月内,永辉超市先后在闵行新开3家mini店,每家店都定位于当地的大型社区。盒马鲜生则分别在闵行区的浦江、康健广场筹备两家店,其中浦江城市生活广场的盒马mini店正在装修中,预计不久将开门营业。
永辉超市规模上先发制人
今年5月份,永辉超市执行董事张轩松表示,今后mini店会成为永辉超市的重要模块,年内计划开店1000家,最终永辉超市希望实现1000家大卖场+1000家mini店的“一搭一”、大店带小店,点点连成片的战略布局。
目前看来,在mini店这一赛道上,拥有400多家门店永辉超市已经在规模上碾压盒马鲜生,在品类和业态构架上也探索得更深。零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选址,永辉超市在这点上具有先发优势。
不过盒马鲜生在优势在于其所累积起来的技术和核心商品能力,能够服务好对价格不敏感、有消费能力的高端消费者。盒马mini店能在开业后数月各项数据领先大店,证明其依然在一线城市具有竞争力。
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2017年,中国生鲜食品零售额从3.61万亿元增长到4.72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5.31亿元。永辉超市也好,盒马鲜生也罢,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都很难做到一家通吃。与其考虑竞争,不如把精力放在修炼内功上,在探索阶段,不断试错,加速创新,携手做大社区零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