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业新规“落地” 将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来源:新京报 | 2018-05-03 08:37:02

五一小长假前夜,资管新规“落地”,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正式迎来合规化的里程碑。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深刻影响着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行业的布局与发展。未来资管行业何去何从,产品端和资产端将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影响老百姓的“钱袋子”?

新增了什么?

新增了什么?

●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

据央行官网,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意见》。

事实上,《意见》已于2017年11月17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记者留意到,较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意见》在多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包括明确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估值、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等等。

如在合格投资者“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这一标准,较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的表述。

打破了什么?

打破了什么?

●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意见》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年两会期间,时任银监会主席、现任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明确提醒投资者注意“保本高收益”产品的风险,直言保本就不可能有高收益,并将其归位欺诈的范畴。

央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同时,互联网企业、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也十分活跃。

“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公开指出,随着资管产品规模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迅速上升。如果听之任之,一旦风险爆发将跨行业、跨市场传递,影响的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更给实体经济、给普通金融消费者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