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14日凌晨,Uber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Kalanick)向全体员工发送了一封邮件,表示自己将会无限期休假。休假期间,公司将由领导团队负责运营事务,但仍会参与重大的战略性决策。
此外,根据一份为公司董事会准备的报告复印件显示,在卡兰尼克返回公司时,他将会被剥夺一些权利,董事会将会分配部分职权给其他高管,从而限制他在公司的影响力。
“史上亏损最多的创业公司”
投资界把对于10亿美元以上估值,且创办时间相对较短的公司叫做独角兽,Uber的市场估值为625亿美元,牢牢占据独角兽榜单第一名。
自2010年正式运营以来,Uber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扩张导致成本增加是直接原因。作为世界上最具价值的科技企业,Uber现已扩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这种快速扩张有占有市场可观的一面,但更有巨额投入可怕的一面。特别是在与当地竞争对手激烈竞争过程中,“烧钱”甚多。为了占领市场Uber为加盟司机提供补贴。这种补贴在进入市场初期的投入是惊人的,势必稀释公司利润。
进入2016年,Uber亏损28亿美元,尽管损失重大,但是营收增长的光芒似乎盖过了利润亏损的阴霾。
2016年,Uber的交易额翻了一倍,达到200亿美元,净营收(不包括中国营收)升至68亿美元。Uber于2016年将其在华业务出售给了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出行,而这部分业务其实每年亏损约10亿美元。虽然公司存在诸多缺陷,但依然在增长。
在2017年的第一季度,营收有了19%的增长,但依然大亏7.08亿美元。
目前,Uber尚未上市,因此无需发布财务报告。不过,自4月以来,Uber开始提供一些财务数据,被视为,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做准备。Uber发言人称:“第一季度亏损的收窄使我们朝盈利方向迈进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纵观历史,它的亏损额可能比任何创业公司都要多。正因如此,一些行业分析师预测Uber永远无法扭亏,最终会走向覆灭。
内外丑闻接连不断
今年以来,Uber一直不断深陷危机。
2017年1月份,在美国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特朗普移民禁令的活动中,Uber宣布取消机场地区的临时涨价,被视为利用罢工机会为自己增加业务订单。此举激怒了许多反对特朗普的人,全美掀起了“删除Uber”的风暴。
据统计,在此次活动中约有20万用户删除Uber账号,其竞争对手Lyft则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并加快扩张。
2月,Uber还卷入了与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无人驾驶汽车部门Waymo之间的一场商业机密诉讼中。Waymo指出,Google前员工AnthonyLevandowski在离职前,窃取公司光达系统等超过14000笔机密资料后,成立自驾车公司Otto,后来被Uber收购。Waymo公司以商业窃取与滥用以及专利侵权为由正式对Uber公司提出诉讼。由于两家公司皆为硅谷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代表,因此这场诉讼自然而然也成为了整个硅谷关注的焦点。
Uber不仅对外形象接连受损,事实上,内部管理问题更是屡屡见诸报端。
早在2015年,公司人员就存在性别歧视,以及性骚扰等恶劣行为。苏珊·福勒(SusanFowler)--Uber的软件工程师,离职后在博客里揭露了这些事实。她表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但不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理,反而建议因此感到受辱的女性员工辞职。
久未获投资管理层“真空”
巨额亏损、丑闻不断,内部管理混乱使得Uber陷入“迷茫”,多数高管纷纷出走。仅今年内,Uber已经损失包括总裁、公关总监、财务主管、自动驾驶部门主管、工程高级副总裁、人工智能实验室主管、地图部门副总裁、全球汽车项目副总裁、亚洲业务总裁和产品及增长副总裁等约10位高管。
自从2016年沙特阿拉伯的一笔35亿美元的融资到账之后,Uber已经接近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得到外来资金的注入了,面对全球市场,消耗是巨大的。公司内部的员工士气降至低点。
随着卡兰尼克宣布休假,便有网友在网上调侃到:“Uber从一家无人驾驶的公司变成无人管理的公司。”
Uber已开始填补一些高管离职带来的职务空缺。哈佛商学院教授弗朗西斯·弗雷(FrancesFrei)担任Uber的战略和领导力高级副总裁,苹果前高管博佐马·约翰(BozomaSaintJohn)将出任首席品牌官。还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董事龚万仁(WanLingMartello)将会加入Uber董事会,出任公司独立董事。
投资者们对uber还能否继续保持信心?Uber的竞争对手Lyft会不会把握机会,占领打车软件市场?以及Uber能否涅槃重生?还得看它以后的发展。
你怎么看?(黄梓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