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支付机构严重过剩 支付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2017-03-15 18:46:35
 

从2011年5月首批非银行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央行共发放了270张支付牌照,除去浙江易士、上海畅购、广东益民等3家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被央行陆续注销资质后,市场上的支付牌照还有267张,涵盖预付卡、互联网支付、收单等资质。

267张非银支付牌照,多不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的回答是:多!

“支付领域的‘四梁八柱’监管框架已经建立,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3月10日上午,范一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如是表示。

央行再度对非银第三方支付机构表态后,有支付领域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上的支付机构将逐步开始市场化“洗牌”。

支付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范一飞指出,支付市场“总体而言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行业也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

易观智库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前五位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和汇付天下,市场份额分别是43.39%、16.95%、15.44%、7.43%和6.94%,合计90.15%;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前五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联动优势、连连支付,份额合计94.44%。

多数支付机构营收以通道手续费为主,在这样一个寡头效应的市场,绝大多数支付机构难以做大规模,多数支付机构业务开展基本处于停滞或维持状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前期一家寻求卖牌照的支付机构,年营业额仅数百万元。

生存压力下,不少支付机构依靠客户备付金赚利差。央行明确表示,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范一飞也指出,部分支付机构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等,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关于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一些信息公开在网上买卖。二是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央行也曾对上述风险事件进行过通报,浙江易士挪用客户备付金5000多万元,加上超范围经营支付业务,最终严重资不抵债,损害持卡人利益;广东益民也违规销售产品并挪作他用,导致备付金账户余额严重不足;上海畅购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备付金不足且筹措资金能力有限,波及5万余持卡人;此外,还有支付机构违规为赌博网站提供支付服务、互金平台借助第三方支付非法吸存、代扣接口开放给外部平台导致客户资金被扣划等。

2016年8月,央行在对第一批支付业务资质续展时表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

这一表态后,市场上支付牌照开始奇货可居。多家有意获得支付资质完善业务布局的企业通过高价收购获得牌照,包括小米、唯品会、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美团点评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