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楼的前世今生 雕梁画栋阅尽沧桑
来源:人民网 | 2018-02-11 11:06:56

图为中山楼外景

把100元新台币的纸钞翻到背面,你会看到一座宏伟的中国宫廷建筑,这便是中山楼。也许有人会问,为何中山楼能如此高规格地印在纸币上?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雕梁画栋

从台北士林进入阳明山,汽车开始顺着山路曲折盘旋。当车子驶入相对平坦的山谷,不远处充满中国风的中山楼便映入眼帘:它依山而建,面向水潭,白墙、绿瓦、红檐,搭配圆形攒尖顶和歇山顶的屋顶、气派的牌楼,显得错落有致。

步入大厅,各种传统中华文化的元素更是扑面而来:过道、大厅、会客室,40多种不同造型的400多盏宫灯随处可见,圆柱形、八角棱形,木质的、布料的,画着牡丹、印着梅花的,挂红须、不带红须的,各有各的古朴典雅;室内的装潢皆以明清两代的风格为主,雕梁画栋,搭配红木桌椅、茶几、屏风,呈现传统的中国韵味。

中山楼是当年台湾当局为纪念孙中山诞辰百年而兴建,由修泽兰女士设计,1965年10月开始建设,在退伍老兵们的努力下仅用了13个月就建成。同时,它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建在硫磺坑口上的超大型建筑。它楼高34米,有一般建筑11层高,却仅分三层,建筑面积逾18万平方米。它建有一间容纳1800人开会的大礼堂和一间容纳1500人就餐的大餐厅,神奇的是,大厅中间未用一根柱子。正因为如此,中山楼在台湾地区的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阅尽沧桑

不过,比建筑本身更有影响力的,是中山楼的历史地位:早年间,中山楼是台湾“国民大会”的专属会场,见证过诸多重大历史时刻,还是多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及接待贵宾的场所。可以说,当年能进中山楼开会、用餐的人,都有一定的权力和社会地位。在两岸军事对峙、台海形势紧张的年代,中山楼还作为蒋介石的战时指挥所,楼内会议厅的12层电动活动看板,当年就曾用于军事地图、简报资料的粘贴及展示。

但是,随着“国民大会”的“虚级化”和消亡,中山楼的显赫岁月也走入了历史。由于不再承担政治用途,中山楼的官方补助变得十分有限,需要自谋出路,比如开放会议厅、宴会厅的有偿使用,出售宫灯、书籍等纪念品,售卖门票等等,收支勉强持平。现场导览员告诉记者,大礼堂的灯只有在给游客介绍时才限时点亮,否则一年的电费付起来都有些吃力。仔细看看如今的中山楼,外墙已有些斑驳,牌坊前的配楼更是破损不堪。由于历经数起强震,中山楼日渐颓倾,馆舍多处漏水,加上建在硫磺口上,亦有被硫磺气体侵蚀的隐忧。

魅力再现

为了盘活中山楼的历史文化资源、重现它的魅力,相关主管单位推出“中山楼活化策略”,比如重新规划中山楼整体视觉设计,征集各界创作中山楼标志及文创商品,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台北市政府协助下,于楼前正门设立公交车站;与周边活动结合,形成和士林官邸、台北故宫、草山行馆等著名景点连线的带状观光路线;开办艺术展、借助虚拟视觉等科技手段的故事展等等。

这些举措的推出,就是希望人们对中山楼的印象不只是停留在100元新台币背后的图案,而是真正能进入其中,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同时也让中山楼拥有更多的功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