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杨公案历史真相是什么 小说中潘美和杨业是什么关系?
来源:薄荷网 | 2023-05-19 08:42:13

潘美是北宋开国功臣,宋太祖赵匡胤帐下一名不可多得的帅才。但由于小说、评书的演绎,潘美却渐渐演变为一个白脸奸臣,他改了名叫潘仁美,不仅本事低微,还嫉贤妒能,把英勇善战的杨家将害的不轻。

潘杨公案历史真相是什么?

潘美,字仲询,原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部将,宋太祖篡位后用为大将。曾作为元帅率兵南征,消灭了南汉国。北宋开国诸大将中,独当一面灭人之国的,仅曹彬(灭南唐)、王全斌(灭后蜀)数人而已,可见潘美之高才。

明代小说《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明纪振伦撰)、《杨家将传》(明熊大木撰),都将潘美描写成了没什么本事的庸人。事实上也并非全是杜撰,两部小说中潘美打仗失利,主要集中在与辽国的作战中。历史上潘美也确实攻辽国时吃了败仗。

北宋雍熙三年北伐辽国,宋军分四路进攻,潘美独率一军出雁门关,最初趁辽军不备,连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四州(皆是幽云十六州范围内)。辽军击败东路主力后,名将耶律斜轸、萧挞凛追击潘美所部宋军,潘美因为措置失当遭到重大失利。而猛将杨业正是在此战中被辽军生擒,成为潘杨案的肇始。

平心而论,雍熙北伐战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宋太宗庙算不当,对前线宋军的控制又过于严格,导致诸军失利。而且辽国又正值鼎盛时期,两国势均力敌,辽军又占了地利,耶律休哥、耶斜轸等名将丝毫不逊于南朝任何一位将帅,宋军失败是情理之中。说实话,这是国家的失败,整体的失败,罪不在个人,并不影响潘美是一代名将的定论。

至于杨业之死,若从正史推论,似乎应是监军王侁的主要责任。当时辽军大至,宋廷命潘美将云、应、寰、朔四州之民内迁,杨业多年在北部边境活动,熟知辽国情况,建议分兵据守应州阻挡辽军,以主力护卫百姓撤退。这位王侁性格强硬,认为杨业是怯懦畏敌,以“杨无敌”的名号刺激杨业。

杨业愤而率军出战,临行前请潘美、王侁伏兵于陈家谷口接应,但过了约定的时刻后,王侁见杨业未至,以为杨业打胜了追击辽军去了,便违约将伏兵撤走。后来杨业败退于此,因无援兵,遂被辽军生擒。

潘美也是深通韬略的宿将,此战不能制止王侁,确实有一定过错,但也并非主要过错。宋廷对此事也看的十分清楚,战后处罚失利的将领,潘美只被贬官,王侁则被免官后发配。

所以说这场战斗事实非常清楚,潘美并无私心,杨业的儿子们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小说中潘美和杨业是什么关系

小说中让潘美和杨业结了仇。《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中说潘美被杨业的夫人令婆射中一箭。《杨家将传》未提到潘美被射之事,但征北汉时杨业屡屡挫败潘美,两者也结下了仇怨。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则加入了脍炙人口的七郎打擂,让杨七郎打死了潘美的儿子潘豹,两家从此不共戴天。

其次,陈家谷之战,罪首变成了潘美。几个小说、评书中都大力渲染潘美嫉妒杨业,拒不发兵解围,杨七郎从前线赶来求救兵,结果被潘美下令处死,杨七郎万箭穿身,死得极其惨烈,后来还被抛尸河中。对真实的历史来说,这个玩笑开的有点大了。

第三,潘美居然成了爱进馋言的坏蛋。不仅本事平庸,见识也变得庸不可耐,他力劝太宗皇帝到幽州游玩,结果遭到大辽天庆王包围。一般来说传统小说一旦描写出这样的场景,都是名臣烈士殉节的标配,杨家将也不例外。危急时刻能救驾的自然只有天下第一名将杨业杨老令公。这次事件是基于宋太宗第一次伐辽而演绎的,由于伐辽失败的历史事实非常清楚,所以小说也没好意思厚着脸皮篡改历史。虽然杨业率兵来救,但是也没办法保护大宋君臣杀出重围。最后大郎杨渊平献策,由他假扮太宗吸引辽军火力,杨业护送太宗趁乱溃围。一场大战下来,大朗杨渊平、二郎延定、三郎延辉战死,四郎延朗被俘后娶了大辽公主,成就了后世屡唱不衰的一出戏《四郎探母》,五郎杨延德逃到五台山出家,只跑了六郎延昭和七郎延嗣。杨家父子大伤元气,起因虽说是皇帝荒唐愚蠢,但传统小说史观反奸臣不反皇帝,这笔账自然要算到大奸臣潘美头上。

第四,潘家成了一窝坏蛋。不仅潘美一肚子坏水,他女儿潘娘娘也不是好东西,天天给太宗皇帝进馋言。历史上潘美还真有个女儿嫁给了皇帝,但并非太宗皇帝,而是太宗的儿子真宗。只是这位潘娘娘福薄,真宗还没即位时她便去世了,后来被追封为章怀皇后。潘美的儿子们也没一个好东西,一个儿子潘昭亮被正义的化身呼延赞所杀,另一个儿子潘章撺掇父亲利用征辽陷害杨业,还有一个侄子潘容带兵截杀落难的杨六郎,个个心黑手狠猥琐不堪,整个潘家就是反动势力的总代表。故而传统戏曲中将潘美都画成白脸,死死地定位为大奸臣。

而小说戏曲中潘美的官职太师,也隐然成为奸臣的代名词,像《呼家将》之庞太师、《水浒传》的蔡太师,似乎当这官儿的全没一个好东西。原因无他,小说塑造了一种文化符号,民众便乐于接受,欣赏习惯而已。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