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拼多多的成功来源于对下沉市场的深耕及与消费降级趋势的把握。但实际上,当传统电商开始日趋分化,将精力投置于流量、生态、配送速度等作为各自卖点时,拼多多则找到了新的赛道。
不同于C2C或B2C等模式,拼多多的经营模式,则更类似于C2M——从消费者到工厂端。通过对消费者需求的聚集,反向引导上游供应链在部分程度上的批量定制。而聚集的方式则是通过拼团,进而持续形成单品爆款让厂家定制,从而在流通过程中降低了分销、库存等中间环节的成本耗损。因此可以用远低于传统电商的价格吸引到消费者。
在这一过程中,“砍一刀”等营销策略,不仅促进了比冲动消费更猛烈的 *** 消费,而且围绕单个消费者节点的人群又构成了无数个大节点。针对这些大节点的商品算法推送的成功率和性价比,远远高于对同等人数的单个消费者进行推送。而且一个有着可预测和固定路径消费习惯的生态系统,也悄然建立。得益于此,拼多多实现了迅速扩张。
2021年5月10日,上海市消保委约谈了拼多多,认为其在商品质量、假冒侵权、强制取消订单、虚假发货问题、砍价拉新等多个方面存在问题。拼多多市值一夜之间蒸发152亿美元。
实际上,监管部门所提出的整改问题,恰是拼多多在高速扩张中所选择的必然路径。如果真要整改掉这些问题,那么拼多多将会面临渠道的缩减、对消费者与生产商吸引力的减弱与运营成本的攀升。单单只依靠所谓的下沉市场,拼多多与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又有着体量或是技术上的优势吗?实际上,在电商巨头摸清拼多多的脉搏之后,可以依靠简单的复制和引流建立一个新的拼多多。拼多多茫然四顾,发现除了砍一刀构建的用户习惯之外,并没有真正的技术与生态壁垒。
而在短视频与社区团购的新战场上,拼多多也没有了当年的灵气,反而在业已成熟的互联网巨头面前左支右绌,艰难地寻找属于自己的赛道。前方在哪里,未来又是怎样的一片图景,拼多多似乎陷入了一个平台期。
实际上,拼多多的困境也是中国整体互联网的困境。当高效算法结合奶头乐的短平快路径被堵死,当互联网巨头们试图放高利贷做新时代的黄世仁的路径也被堵死,而消费者们的时间也已被瓜分殆尽,难以进一步挖掘,此时除了在各个红海战场上内卷搏杀,又有什么新的选择呢?
看上去,唯有一地鸡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