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这五六年,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新事物、新模式层出不穷,每一年都是许多“元年”叠加在一起的年头。每次元年的到来都让人热血沸腾,好像美丽世界触手可及。而这个速生速死的时代吊诡之处在于,前脚刚刚宣称元年来了,后脚立马就被各种打脸,元年迅速走了。以网络文学、互联网思维为标签的影视IP产业也不例外。
对人才掠夺性开发只能产生低质作品
2014年到2015年,业界甚嚣尘上地宣传“IP元年”已经大幕开启。耕耘了多年的网络文学和互联网视频及其背后的资本,吹响了集结号,行业开始沸腾——指数级增长的天价版权费、一切皆可成为IP、炒房炒股不如炒IP、小鲜肉的颜值成为收益保证……创造一个又一个的纪录。一时间这些借助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新奇概念的力量百舸争流,似乎马上就要改变百十年来既定的影视工业格局了。而资本也可以借助这波浪潮,开着收割机“突突突”地收获真金白银。
于是,互联网公司成为操盘手,实业公司也可以进来掺一脚,只要会几个术语能摆弄摄像机的就可以做导演,认识几个字写过故事大纲的就可以做编剧。泥沙俱下,新生的互联网力量并没有着力解决原有影视工业中存在的问题,反倒在这些问题之外,制造了更多的问题——且还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果不其然,2016年,预期中的IP产业百花齐放并未出现,整个产业链开始破绽百出,《幻城》《致青春2》《老九门》一大批含玉而生的IP剧口碑、票房遇冷,有人喊出“烂片当道”。到了2017年,伴随着《李雷和韩梅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鲛珠传》《心理罪》这一大批的IP电影继续失利,加上抄袭、渣特效、抠图神作、粉丝锁场等问题已让IP产业千疮百孔,可以大声喊一句“IP已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