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成为候补专业 电竞行业还有哪些需要发展?
关注微信号:bweipan 手机也能炒白银原油,快来试试吧
近日,国家教育局新公布了13个增补专业,“电子竞技与管理”赫然在列,颠覆了公众对电竞的一贯认知,也从侧面为电竞运动“正名”。里约奥运会结束后,电子竞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国际电子竞技联盟也赶紧提交了入奥申请书。也就是说,下一枚奥运金牌,也许就诞生在这群“沉迷”电子游戏的人手中。那么,为了可能出现的下一个奥运明星,报考电子竞技专业这事靠谱吗?
2016年,中国电子竞技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00亿,用户规模达到1.7亿,近年来电竞赛事动辄百万的奖金,更加显得电子竞技前途无限。因此,早在教育部的增补专业名单公布前,国内某职业学校已经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于8月开始招生。
招生简章显示,电子竞技专业学制两年,学费4500元。除教授语数英三门基本科目外,第一学年教授电子竞技理论知识,第二年学年教授MOBA类游戏、射击类游戏、卡牌类游戏的专业课程。同时配备电竞方面教材,聘请游戏高玩作为授课老师。这样看来,通过正规学校培养从而成为职业选手,似乎非常“有谱”。
然而,事实就真的如此理想化吗?
学科制与电子竞技的矛盾
首先,电子竞技,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运动。专业的电竞选手,需要每分钟至少进行几百次鼠标键盘组合操作。这对选手的体能、注意力、心理素质、反应速度都有着极高需求。因此,电竞选手的黄金年龄在18-22岁之间。职业战队们在选拔选手时,也更倾向于挑选16-18岁的青少年(即低于黄金年龄段的选手)。即使是资质较好的选手,进入一线队也需要1年的时间。
在巅峰状态仅有4年的情况下,电竞选手需要的是高密度的训练。而学科制两年的课程中,有一半时间在进行理论知识教授,这无疑是一种损耗。而在有限的实际操作课程中,还需要将精力分散到MOBA、卡牌、射击三个不同类别中,无法做到专精,也就无法做到专业,我们很难听到有哪位跳水运动员同时还专长田径项目,电子竞技也是同样的道理。

(高强度训练下 甚至会出现肌肉损伤)
电子竞技作为一项竞技运动,更加侧重于实际操作。职业电子竞技选手为保持良好状态,需要进行每天至少8小时的训练。而在我国规章制度下,电子竞技专业设立后,不可避免的加入了语、数、英等基础文化课程的学习,这样就造成原本每天8小时的训练难以完成,无法达到竞技运动的基本要求。
即使以上问题都得以解决,学科制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迟滞性。
和传统体育项目不同,电子竞技选手的职业生涯需要依托于电子游戏。但是,一款游戏的生命周期要比足球、田径、体操等传统体育项目短暂的多,一旦游戏过时,选手将立即被淘汰,这就意味着,电子竞技需要承担游戏生命期结束的的风险,因此,电竞运动需要更高的市场灵敏性。遗憾的是,任何一所以学历为指标的院校,都很难做到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并实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
让我们来看看国内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运营模式:
以《英雄联盟》俱乐部为例,基本配置为领队一名、教练一名、正式队员五名、替补队员一名。不管是否出成绩,均有3000~5000不等的工资发放,衣食住行皆由俱乐部负责,并为队员安排实战练习和赛事参与。战队的比赛奖金,一般都由队员获得,所学即所用即所得。但是高职院校,则需要缴纳学费、书本费、住宿费,期间是否安排比赛尚不明确,学成后,这些毕业生依然需要面临俱乐部的层层选拔……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