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饰演的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
黄景瑜饰演的缉毒警员李飞。
王劲松饰演的村委会主任林耀东。
《破冰行动》一开场就营造了一张“网”,它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人情关系,也是与利益为谋的所谓“保护伞”,但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图均为该片剧照。
雨,铺天盖地地下,将塔寨村笼罩在水幕之中。一边是李飞和宋杨为首的缉毒小分队,一边是古老村寨里世代血亲的村民,两方对峙,似天罗地网的雨幕在暗夜里困住了谁?
《破冰行动》已在视频网站上线,并将于今晚登陆央视八套。故事的第一幕短短五分钟,却营造了一种意象——天地间有张无形的“网”。
剧本由真实案件改编而来,发生在2013年的“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告诉我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但在彻底拔除毒瘤前,这张“网”曾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人情关系,也是与利益为谋的所谓“保护伞”。导演傅东育这样解释他对新作的定位:不止于一部缉毒剧。在讴歌缉毒英雄的基础上,主创们还想探讨些社风民情,聊聊莫测人心。从前六集看,复调叙事的《破冰行动》开场漂亮。
宗族关系和反腐元素的呈现,令“缉毒版”《人民的名义》渐露端倪
没有丝毫迂回,电视剧一开始就连出狠招,利诱、栽赃、攻心,把男主角逼入绝境。
黄景瑜饰演的李飞是广东东山一名缉毒警,那天,他和搭档宋杨带着几名外地警察突袭塔寨村,抓捕毒贩林胜文。本是人赃并获,可闻风而动的几百号村民竟公然销毁证据。林胜文被抓被审又被放了,临回家前,他对利诱不成的李飞嚣张透底:有一柄价值300万元的“保护伞”。
自打秘密被李飞知晓,他的处境便急转直下:搭档死于毒贩之手,但证据链都指向了他;缉毒大队、刑侦大队、禁毒局、省公安厅、公安部渐次介入调查,可一路走来的种种遭遇让他深陷“无人可信”的恐慌。谁是“保护伞”?是一个人还是几个人?黑手究竟渗透到了警局内部哪一层?这些问号既是李飞的生死困境,也把观众拉进推理谜局。仅仅前四集,有名有姓的出场角色就多达三四十名。正邪人物盘根错节,被网友比喻为“缉毒版”《人民的名义》。
事实上,宗族关系和反腐元素的呈现,的确使得《破冰行动》在同类剧中气质不同。
剧中塔寨村的原型是有着“制毒第一村”之称的广东陆丰市博社村。2013年案件收尾前,那个拥有1.45万户籍人口的村庄,竟没有一个门牌号码。村内两三千栋房屋紧挨着,小道如麻,村口还有人望风。比物理空间更密不透风、滴水难进的,是村内的人际网。世代绵延,血缘早已成了村里最牢固的纽带,宗族家法才是村民心头的最高法则。正因为此,他们才敢公然在家中制毒,才敢把警察围困六天六夜。剧中,王劲松饰演村委会主任林耀东,他用“不动声色的动”,层层剥开一套家族式制贩毒运作体系。
如果说宗族文化赋予新剧不一样的底色,那么反腐情节的融入,则关乎直面凌厉现实的创作格局。长久以来,影视创作在表现缉毒题材时,极讲究分寸。出于保护、保密等考量而牺牲的故事内容,编剧常以爱情来代偿戏剧的饱和度。但这一回,在公安部禁毒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惊天大案的真相尽可能多地浮出了水面。缉毒题材不算新鲜,可一旦比原有的车辙行走更远些、比程式化的书写更个性几分,局面、质感、影响力都会不同。
一显一隐两段父子情,有一种负重前行叫作“马赛克人生”
真实事件改编对于影视作品而言,铺就了刚性的框架,也是门艺术的学问。事实依据在上,有限的腾挪空间里,何处能开新的洞天?
陈育新堪称缉毒题材的资深编剧,五年前播出的《湄公河大案》也出自他手。把湄公河惨案搬上荧屏,陈育新注入了姐弟兄弟伦理线,这一次改编“12·19专项行动”,他选了父子情义。表面看来,似是从手足情到父子情的演变,但联系剧本内外,另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致敬“马赛克人生”。
新剧有张“三人行”海报,李飞、吴刚饰演的禁毒局副局长李维民、任达华饰演的香港商人赵嘉良三分画面。六集过后,三人间一显一隐两条父子线已昭然若揭。李飞的母亲钟素英曾是李维民手下得力干将,她因公牺牲后,李飞寄养在李维民家,“如父子”是他们对彼此关系的界定。在李飞和绝大多数剧中人的认知里,他的海员生父在母亲牺牲后不久即失踪,多年杳无音信,已被认定死亡。但剧情有暗示,那个表面参与毒品交易的赵嘉良,很可能就是李飞生父,也是李维民单线联系的长年卧底。可预见,随案件深入,两段父子情必会牵涉血与泪,也将是最让观众牵肠挂肚的戏剧段落。
给缉毒警的情感打一束追光,有段对话透着主创心意。那是在《破冰行动》的北京看片会上,主持人电话连线了一位当年参与过专项行动的缉毒警。电话那头说:“我、我老婆,我们所有的朋友圈都不能发我的照片,也不能让人联想到我是一名警察。”缉毒警的特殊身份,让他们常与亲友疏离,在人群中隐形,“我们有的同事,小孩一直到初中都很少接触父亲。”他们让人知道,有一种负重前行叫作“马赛克人生”。电话挂断前,那位干了大半辈子的缉毒警说,用一己辛酸换人间无毒,“值得”。
《破冰行动》已兵分两路,一路讲述雷霆之力如何扫黑除恶,一路探寻人性在不同抉择中的形态。两路终会交汇,破冰的暗夜里会现出光明的烛火。(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
.
.
财经快报网 http://news.17ca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