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京报独家专访了文体娱领域的多位“先锋”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创新和耀眼的成就。新京报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续推出这些改变了时代的“先锋”人物专题。时评版会对应这些专题,刊载记者与这些人交谈过程中的生动细节,展示他们的过人魅力和精彩人生。
采访张铁林就像跟着“皇阿玛”上了一堂历史课,他滔滔不绝、循循善诱,对每段过程和经历都能挑出最有趣的点,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听得津津有味。谈及改革开放这个话题,张铁林实在有太多想表达的内容了。作为见证者,他有些自谦,认为自己并不能代表哪个领域的先锋,但鉴于他极其丰富的经历和颇有成就的艺术造诣,梳理他人生任何一段经历都会让人不禁感觉,这个话题让他来谈再合适不过:参加上山下乡,因为恢复高考改变了他的命运,从一个装卸工变成了演员,去过香港,在电视台当过主持人,赴英留学还曾担任了乔治·卢卡斯的副导演,后来又因为《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成了皇帝专业户,后来也演过像吕不韦这样的历史人物,在暨南大学教书育人……
数着数着,他突然一阵爽朗大笑,言语中又充满着过来人语气,“以前有精力做十件事,现在对不起了,可能能做三件事就不错了,随着年龄经验的逐渐提升,选择要做事情的方向性和局限性也更明显了,现在我更投入于写字画画,当一个居家宅男。”“那看着这么多戏和剧本,不拍戏心里会发痒吗?”“也不会,这个很自然,你到了什么年龄就完成什么使命,我已经不是电视电影的主流了,交给年轻的一辈吧。”
考大学动机朴素:只为改变命运
张铁林不曾想过当演员这件事。他曾在陕西上山下乡,插队务农,招工回城后摆在他面前最好的工作就是装卸工,那是1977年初城里最好的工作,披星戴月、日复一日的苦力活儿压得张铁林喘不过气,他当时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用毫不夸张的语气告诉记者,那时他的处境就是四个字——走投无路。
“选电影学院你根本不用考虑那么多,因为能有个大学录取我,能让我停止搬箱子、做苦力就很满足了。”天差地别的身份转换,让他在即使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后也觉得并不现实,他说种地的农民面对黑白画面的好莱坞电影能做什么梦?老师说今后的他也能出现在银幕上,令他更是觉得“天方夜谭”,他内心不信,但也不停付出努力,大二就拍了第一部戏。回忆当时再比比当下,他的语气总是既激动又充满了感慨,“生活在数字时代的你们根本不能想象以前拍戏的条件有多艰难,拍戏都是胶片,那成本可真的太高了,很多电影学院的学生一直到毕业都没有用这个贵的胶片拍上一次,我特别幸运,大四毕业的时候用了一点。”
时代变化快,个人审美也会随之改变
张铁林喜欢逛超市,超市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改革开放真正影响到他生活的地方。他记得自己第一次在东四一个小商场“触摸”货架上的商品,“没有人售货,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让售货员拿你想要的东西,这些货架上的东西都可以直接触摸的。”回想改革开放初期的种种,他说整个社会让他充满了新鲜感,大家穿着的颜色多了,发型样式也多了,珠三角开始有了蛤蟆镜,耳朵能用双卡录音机听港澳台的歌曲。时代变化太快,是张铁林一再在采访中提出的观点,“我觉得不可能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跟得上生活时代不断变化的快节奏,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审美也会跟着潮流而改变。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台湾买了第一台电脑,渐渐地已经用得很溜了,但到今天,我却不太想也不太会用电脑了。”瞬息万变的时光进程,张铁林也保持了几项自认为的光荣:从来不开微博,没用过BP机,最任性的还是不出自传,哪怕书写成了,和出版商把条件谈妥了,但到最后发布会的前一秒他对这个自传喊了停,源于他认为自己有些恬不知耻,“虽说临门一脚叫停对很多合作方抱歉,但我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值得别人花时间去读,我认为有些恬不知耻,现在出自传,还为时太早了。”
让别人看到作品,不在乎舆论评价
几十年的演艺经历,张铁林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有能让人记一辈子的经典,也有像“皇阿玛”这样难以超越的配角。对于表演,他说自己的野心有点小大——“希望把我所有的知识、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和我的价值观,透过我所演的不同类型的角色呈现出来,虽说我演过好的坏的,年轻的老的,演的角色跨度那都挺大的,但演员是有局限性的,尽管你想演,但每次创造的也未必都那么尽如人意。”
随着张铁林接演的影视剧逐渐减少,他的个人生活也受到了很多讨论,处于舆论时代,他说自己真不太在意舆论和评价,“可能有你的差评,可能你觉得我会不高兴,但我真的不太在意,因为我突然发现近些年他们骂的好像不是我,可能很多网民需要发泄,其实我们没什么仇的,等他们发泄完了就把我忘了,关键他们骂了半天,传了半天,我觉得他们说的那个张铁林真的不是我。”
除了评价,网络也有很多关于张铁林的传闻、绯闻,当他被问到会想要出来辩解的时候,他却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中国这个大环境里,受到流言蜚语乃至诽谤的人大有人在,比我遭遇的程度深得多,人家不照样勇敢地活下去了?我只是大海里的小鱼。”他想了想摸了摸额头,“犯不着耿耿于怀,几句诽谤我就受不了了,如果连这点本事和能力都没有,我就别在圈里混了。”
□周慧晓婉(新京报记者)
.
.
.
财经快报网 http://news.17ca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