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一出热播的古装剧《延禧攻略》引发网友热议,该剧以更加贴合历史的改编、庄重大气、简约细腻的美感,点燃了暑期档荧屏。有细心的观众发现,“剧中看到挺多非遗元素,也贴合了现代人的审美”。从昆曲到刺绣,再到配饰、节气文化……透过荧屏观众可以真切感受到伟大祖先曾经创造过的文明。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博物奇妙夜》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中华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当《延禧攻略》通过各种层面,把非遗文化融入到电视剧中,受到年轻网友追捧自然是顺理成章。
昆曲
比起那些“戏说”“宫斗”的古装剧,这出《延禧攻略》有史实考据。比如剧中的“反派角色”高贵妃,扮演者谭卓将嚣张跋扈、争强好胜的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
剧中她所擅长昆曲,也总能通过“如怨如慕、如泣如慕”的表演讨得皇帝欢心,在剧中高贵妃表演过“贵妃醉酒”,实为惊艳。而之后也将会在西暖阁上演“绝唱”,角色的终结也通过影视剧的艺术从人生的终结延伸为在后宫“舞台”的谢幕,起到完整戏剧表现的效果。
为了将高贵妃热爱昆曲的人设一贯而终,饰演者谭卓持续半个月承受二十多斤戏服的重压,在高温的天气中辛苦训练昆曲。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昆剧折子戏最盛。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FormatImgID_3#
打树花
《延禧攻略》中还可以看到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树花”技艺,这也是首部将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带到观众视野的影视作品。
李白曾有"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诗句赞美秋夜冶炼盛景,因此在《延禧攻略》剧中"打树花"被称作"万紫千红",是高贵妃(谭卓 饰)为了取悦太后(宋春丽 饰)而精心准备的节目,同时也在剧情推动上起了不小的作用。
负责这场戏"打树花"表演的匠人们不辞辛苦参与拍摄,只为能够把文化传承下来,其中一位老匠人说:"好害怕有一天我们没了,这个文化也消失了,这个年轻人没人爱学,希望通过电视剧这样一个(大众媒体),让大家看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底有多美"。
“打树花”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古老节日社火,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古人云"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铁匠买不起烟花却从打铁中得到灵感发明了"打树花"。表演时匠人身着厚重羊皮袄,用新出炉1600多摄氏度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形状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被称为"树花",场面十分壮观。"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刺绣
通过女主角魏璎珞初入宫,在绣坊历经宫女入宫考核、助友人完成绣品、为皇后绣制凤袍等一系列的故事,剧集用大篇幅、多细节展示了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盘绳绣、珠绣、圈金等多种刺绣工艺包含其中。
这一次,终于在古装剧中看到了来自满族的非遗文化——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为国务院批准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在剧中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