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口碑引爆朋友圈现实主义电影超级爆款诞生?
来源:广州日报 | 2018-07-06 08:24:38

《我不是药神》剧照

《后来的我们》剧照

昨日,由文牧野导演、宁浩监制、徐峥监制并领衔主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正式公映。该片原本定于7月6日上映,自6月30日举行全国点映以来取得不俗佳绩,这也使得片方决定趁热打铁,提前公映。上映首日总票房已破3亿元,同时,扎实的剧作、题材的突破,演员的精湛表演,让影片的好口碑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发全网热议,不少网友赞其为“一部有良心、有温度的好电影”。看来,又一部现实主义爆款电影要诞生了!

平民英雄故事令人感动

《我不是药神》是宁浩、徐峥五度联手、再度进驻暑期档的重磅作品。影片围绕一个“药贩子”的经历展开,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人物的成长故事,同时也加入了深刻的现实意义。片中,徐峥饰演的程勇原本以开小药店为生,但生意做不好,老婆和他闹离婚要带儿子出国,父亲又生病住院……一天,他的店里出现了一位不速之客,患有慢粒白血病的吕受益(王传君 饰)请他帮忙到印度代购治疗白血病的廉价药。程勇原本一口回绝,最终却因自己的经济困境答应了要求。从此,他开始了“代购之路”,并拿下了这款低价药的中国独家代理,并与一群患者产生了交集, 程勇的出现让患者们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他本人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一边是不能断药的病友,一边是冒着锒铛入狱的危险,程勇要在保全自己还是保全别人之间做出选择。

《我不是药神》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题材,但却采用了商业化的类型尝试,开创性的尝试,让影片在有笑有泪、可看性更高的故事中,传递出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徐峥所饰演的程勇,从一个利用差价赚取牟利的“药贩子”,到最后变成真正的平民英雄,他炉火纯青的演绎尤为加分。更加难得的,是几位年轻演员的表演也有各自的闪光点。王传君为了角色倾尽全力,不仅外表瘦到令人认不出,对于病人的状态临摹也极致精准,光是眼神都有不同层次:既有命悬一线的无力感,又有身为父亲的温柔和天真。有网友评价他这一次的演技“达到了脱胎换骨的级别”。也有网友表示,近年来王传君冒险放弃各种能带来“流量”的角色,“所有不为外人理解的坚持,终于在此刻得到完美释放”。

口碑引爆朋友圈疯狂点赞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该片总票房已成功突破3亿元。与此同时,影片的口碑也持续发酵,在电影评分网站上,该片取得开门红,一向苛刻的网友评分给出了9分高分,在猫眼售票平台上该片也拿下9.7分,淘票票平台上拿下9.5分。在电影上映之后,朋友圈、微博上,该片的评论也引发刷屏,成为又一部全民关注的现象级影片。

不少观众认为影片质量上乘,剧本扎实、故事动人、表演在线,各方面完成度颇高。还有观众认为,电影真正的可贵之处,是其现实的意义大于作品本身:“我们终于有了媲美韩国优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抱着看喜剧的心态而来,没想到这么感人,这是一部有良心、有担当的电影。” “这部电影记录了时代的进步,给人以希望的正能量。” 此外,圈内多位演艺工作者也成为该片的“自来水”。导演顾长卫表示:“难得有这样的电影在银幕上呈现给大家。”《烈日灼心》导演曹保平则认为:“中国电影已经很少有这种触及现实、引起共鸣的电影。”姚晨则称《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熠熠生辉的良心之作:“充满希望,看到了爱。”

事实上,早在电影举行点映时,就已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去捧场。记者在广州万达影院看到,尽管与世界杯比赛直播正面撞期,但上座率依然达七成左右,其中不乏世界杯的主要目标观众——年轻男性。在电影放映过程中,上百号观众都全神贯注,影厅非常安静,到了后半段则出现不少啜泣声。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获观众热捧

业内人士分析,以此形势发展,《我不是药神》票房有望突破30亿元,成为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超级爆款。事实上,今年上半年,电影市场上涌现出一批质量不俗、获得观众热捧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这些电影通常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触及现实,引发共鸣。

曾几何时,现实题材的电影被认为是创作上的“死角”,被认为“不够接地气”,而现实题材常使用的艺术电影形式也被当成是“票房低”“沉闷、老套”的代名词。久而久之,不少国产电影开始一味追求视觉特效等重工业发展,最终却落得只有画面没有灵魂,遭到观众抛弃。好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采用商业大片的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可看性,同时获得一定的商业回报。这些电影的走红,证明了中国市场对这一类型电影的巨大需求。

根据猫眼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最高的前十位里有三部电影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红海行动》以36.5亿元排在影史最高票房第二位,《前任3:再见前任》《后来的我们》分别以16.4亿元和13.6亿元位列总票房排行榜的第五和第八位。

今年“元旦”档,“前任”系列最终章《前任3》上映之后广受欢迎,影片故事很接地气,以幽默的笔触书写年轻人分手后的状况,成功击中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成为一匹真正的票房黑马。随后的“五一档”,又一部“前任”题材的电影《后来的我们》票房也大卖。

这两部电影能够走红,正是因为击中观众的“前任情结”,尽管这些故事几乎没什么新鲜感,也没有太大的起承转合,但偏偏是这些熟悉的故事,才最能触动观众。因为,分手的经历是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曾经有过、甚至是正在经历的。由此所引发的“回忆杀”,更容易激发情感共鸣。在多数观众看来,这两部电影的不圆满结局,反而更为真实地勾勒出爱情的样子。

《我不是药神》则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片中所呈现的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医疗话题。片中,一位病友追问:“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有力的追问击中了观众的痛点和泪点:“这是跟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生老病死。”

印度和韩国也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多产地。去年以来,多部在国内上映的印度电影深获好评,几乎来一部卖一部。因为这些作品不乏人文关怀,填补了国产电影的空白:重男轻女的话题,“学区房”的话题。此外,韩国《素媛》《熔炉》等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近年来也为中国影迷津津乐道。(记者 黄岸)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