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吉祥闹元宵!”2018年央视元宵晚会已于2月28日晚录制完毕。“歌也千家,舞也千家”,迎着戊戌狗年的第一轮满月,一场场“中国大戏”在舞台上呈现;猜灯谜、做花灯、诵经典……现场欢声笑语连成一片。无论是歌舞、小品、相声,还是戏曲、武术、杂技都让人耳目一新,充满了节日的祥和气氛,这台喜气洋洋的晚会将于今晚八点在CCTV-1和CCTV-3正式播出。
非遗项目寻找遗失年味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老奶奶,手儿巧。做花灯,闹元宵。西瓜灯,兔子灯。金鱼灯儿尾巴摇……”一首有趣的童谣,传唱出了中华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热闹劲。
从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福建省传统布袋木偶,到距今有120多年历史的北京鬃人;从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木版年画,到被誉为“砚界明珠”的歙砚……元宵舞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带观众追寻传统文化的律动,寻找那遗失的年味。传承人们将对新春的祝福和期盼融进了这一个个非遗传统项目,看似古老厚重的文化元素在今天与现代生活完美结合,引领了新的文化生活。
第四代鬃人传人白霖带来表达祝愿的兔爷儿、兔奶奶,小小的铜盘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的魅力,也展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智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歙县的曹阶铭用“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字概况了歙砚的特点。当听到制作材料歙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时,现场观众无不啧啧称奇,“太神奇了!传统文化让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