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一个全新的市场就要开启,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规则正式发布!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全国碳排放市场交易细则出炉,与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何区别?万亿风口即将开启,哪些板块将受益?
交易细则出炉
碳排放权交易是什么?碳排放权交易,顾名思义,就是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虽然是有买有卖,但排放总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
中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2010年,中国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计划;之后,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纳入试点;2014年,重庆、广东、湖北、天津纳入试点。在7个地区完成第一阶段的试点后,2016年7月开始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试点。目前,全国共有8个地区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截至2020年11月,各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对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和交易账户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保护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
公告显示,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交易方式方面,公告表示,碳排放配额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交易账户方面,每个交易主体只能开设一个交易账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申请多个操作员和相应的账户操作权限。交易主体应当保证交易账户开户资料的真实、完整、准确和有效。
风险管理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信息由交易机构进行发布和监督。对于交易主体的异常业务行为及可能造成市场风险的交易行为,交易机构可以采取电话提醒、要求报告情况、要求提交书面承诺、约见谈话,以及公开提示、限制资金或者交易产品的划转和交易、限制相关账户使用等处理措施。
中欧差异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于2005年开启,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首先,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包含“碳交易”、“碳税”、“碳边境税”互补的“三支柱”体系。与我国碳排放交易的主要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略有差异。
其次,欧盟排放交易计划采取了“限额与交易”原则,即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上限的前提下,内部各排放源可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放量,且该上限会逐年降低,最终实现减排目的。我国的碳交易的环节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类市场。一级市场主要为“配额的创造”,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和委托机构管理,创造和分配碳排放权配额。二级市场的参与者则主要为企业和金融机构。
另外,上海环交所公布的交易规则存在类似涨跌停板的价格波动限制。而欧盟碳价交易则没有价格限制,近年欧盟碳价攀升迅速,价格已经是疫情前的两倍还多。
最后,从覆盖行业来看,欧盟碳交易系统的行业覆盖范围由最初的电力行业及能源密集型行业,逐步向交通部门和钢铁水泥等特定产品的生产部门扩展。目前,初步纳入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为电力行业。专家表示,该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哪条赛道最受益?
2021年发电行业可能将率先启动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千亿的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场将建成。有专家甚至认为,市场规模将达到2-3万亿。那么,这个市场的开启,将利好哪些板块呢?
目前能够确定的有碳抵消、碳控排与碳服务三大板块。碳抵消是自愿减排市场、碳控排即碳配额总量控制与交易市场、碳服务指围绕碳交易所有第三方服务,包括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包括碳核查、碳资产管理、绿色认证、碳金融、平台或软件建设等服务的相关企业。
从目前业内的反馈来看,专家认为,氢能和光伏可能最为受益。未来十年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期,目前,全球每年脱碳速度约12%。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和净零排放目标,截至2030年前,需要提高五倍脱碳速度,方可实现。打造低碳氢经济可以加速能源行业转型,在整个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
2020年《关于开展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通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全国性燃料电池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明确了国家对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支持态度,支持政策的特点包括以奖代补、地方主导、分区推广与全产业链支持。主要目标包括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型、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随着“以奖代补”政策及各地氢能、燃料电池示范推广项目的落地,行业已经基本实现从0到1的突破,氢能产业化进程展现加速推进。
两碳目标是国家战略,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央行也表示将加快创设碳减排金融工具,资金方面有了较大支撑。随着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设立,相关涉及行业将受到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