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乘公交地铁,刷手机享受优惠与便捷;企业在线申请贷款,几分钟就能搞定;金融机构搭建网上消费扶贫平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天津金融业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凭借智能技术与服务,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民生项目,在惠民生、促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十三五”期间,天津金融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招法,干出特色。市金融局牵头搭建的“政务+金融”专业对接融资平台——“津心融”,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企业税务、社保、医保、政府采购等数据价值,缓解金融机构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整合各类型金融产品,将企业“上门申贷”转变为“在线选贷”,大幅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该平台还开设了金融课堂、案例培训、在线咨询等企业成长培育模块,帮助企业足不出户学融资、会融资、能融资,构建全周期全场景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该平台已为1万余家企业提供及时、高效的融资服务。随着“津心融”平台功能的不断提升,金融活水更高效地注入实体经济中。
同时,天津金融业将金融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场景。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配合惠民交通工程,在全国率先开启智慧出行、便捷通行的新模式,让天津在“智慧出行”领域创下多项全国第一,中行天津市分行App乘车码也成为银联标准乘车码向银行业App输出的首个成功案例;借助中国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科技金融项目,滨海新区的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全球飞机资产监控系统开展线上检查,实现飞机租赁资产管理不停航,领先国际水平。多家银行还推出智能多媒体互动体验项目,如远程协同智能柜员机、智能数字机器人等,借助音视频、体感互动等技术手段,让居民感受到了新颖高效的金融服务。
此外,记者从天津银保监局获悉,众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浙商银行天津分行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优势,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通过“e家银”平台搭建互联网模式下的消费扶贫平台,将津甘精准扶贫服务平台与银行福利平台进行系统对接,整合资源搭建稳定的供销渠道,形成集采购、销售、物流、配送、客服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打通消费扶贫最后一公里,让消费扶贫形式常态化。本市多家银行全力保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最大限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速稳超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累计投放精准扶贫小额信贷1853万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投放总额的29%;累计为1315户次普惠小微企业办理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18.97亿元,相当于2020年全年延期总额的40%。
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带动多家金融机构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认真落实“天津绿金十条”(《关于进一步推动天津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本市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落地,进一步拓宽了企业信贷融资渠道。(记者刘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