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丝绸厂掀起工业旅游风 百年“桑田神木”佐证养蚕悠远历史
来源:四川农民日报 | 2021-06-24 16:27:08

繁荣四川工业文化,加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四川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于日颁布实施,鼓励工业旅游项目融入全省旅游环线。

6月17日,记者来到“绸都”南充最具代表的工业旅游网红打卡地——位于南充高坪区都京丝绸特色小镇的六合丝厂。伴着缫丝车间隆隆机声,行走在百年古桑树、古银杏林下,参观从清末民初到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厂房……借着年初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火爆,六合丝厂再掀一波怀旧复古风。

漫步在六合寂静古朴的石板路上,青砖灰瓦的厂房在细雨濛濛中更显年代感。记者走进六合丝博园,被一根两人才能合抱的桑树乌木吸引。桑树乌木横躺在定制的长形玻璃箱里,被称为“桑田神木”,佐证了高坪种桑养蚕的悠远历史。而一株百年前栽植的桑树,已成参天大树,被评为南充古树名木。

作为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国有丝绸名企,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蚕桑丝织技艺、俗、传承人多角度力求做到原貌展示,通过生产方式,原汁原味地保护传承“丝绸文化”。该公司工会主席、文化产业部部长李永春介绍,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珍贵的工业遗产,2015年集团公司启动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成立保护机构,制定保护办法,普查登记入档,修缮历史建筑,修复机器设备,整理文史资料,打造景观景点,开展工业旅游。

跟随李永春的脚步,记者依次参观了清末办公四合院、民国时期青砖茧库、蚕茧收购站,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蒸汽小火车、码头,上世纪50年代初修建的缫丝车间、青砖木板房职工宿舍、干打垒办公房、职工技术学校,80年代初修建的职工电影院等历史建筑,面积达3万方米。这里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的活化石”,百年来,累计3万方米的历史建筑、1万余台机具,见证了中国丝绸工业的发展与变迁。

时至今日,厂区依然保存着完整的产业链条,持续生产。在轰轰的机车声中,“丝妹”们熟练地在一根根纤细如发的丝上操作。在旧厂房斑驳的墙边小路上,记者邂逅两个80多岁的老人在散步,她们都是当年丝厂里的“丝妹”,“天天都出来走走,看看老厂房觉得心里踏实。”

“这里不仅仅是工业遗产,更留存了南充人的记忆。每年有三四十万人前来打卡、拍照,年旅游综合收入计3000万元。”李永春说,六合保存完好的遗产主体、价值突出的工业文化,具有独有、唯一,有了这样的载体,真正让底蕴厚重的丝绸文化在高坪落地生根,“在节假日大幅带动了周边,无论是餐饮,还是农民农副产品销售等,对于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引领城市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得工业遗产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

(记者 罗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