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迈过小龙坎 源于监管“打酱油”
来源:今晚报 | 2021-05-25 09:24:42

前不久,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公布一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其中黄山市屯溪区重庆莽子火锅店因使用废弃油脂制作底料,牟取暴利,涉案火锅店被责令暂停营业,案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这是继去年小龙坎火锅被曝光使用“地沟油”上热搜后,又一火锅店因“地沟油”被查处。

原以为,通过多年整治,“地沟油”已经“作古”了。岂料,近年火锅行业使用“地沟油”的问题频频“爆雷”,多个火锅店被查处,其中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曾因“地沟油”问题登上热搜。然而,人们在谴责黑心餐饮企业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地沟油”生命力的顽强和长久感到恐惧,对那些失职的监管部门在“地沟油”面前“俯首称臣”表示强烈的鄙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多年来,许多地方的监管部门一直在“打酱油”;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打杀”声中,“地沟油”却在管理部门相互推诿的真空地带“暗流汹涌”。

不可否认,监管的不作为,由来已久。记得当初“地沟油”刚被媒体揭穿时,几家与“地沟油”脱不了干系的职能部门,生怕被“株连”,一个个急着与“地沟油”划清界限,要么装着与“地沟油”素不相识,要么澄清同“地沟油”毫无瓜葛,仿佛“地沟油”来自于外星球。而且,一个个都显露出“理直气壮”——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建议向工商和卫生部门反映,原因是他们没有具体市场监管职能;工商部门表示“地沟油”不归他们管,归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管;至于过去一直在围观的商务、质监等部门,则继续装聋作哑地“打酱油”。

难道“地沟油”流入市场,并迈过小龙坎,在火锅中“活色生香”,真的与上述部门无关吗?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是分段监管:种在田里的是农村农业部门管理,生产加工环节是质检部门管理,流通环节属于工商部门管理,而餐饮行业又属于卫生部门管理,每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可见,“地沟油”不是没有部门管,而是都不想管、不敢管,怕管不好要承担责任。于是,或消极地等待观望,或冷漠地相互推诿——大家都对“地沟油”敬而远之,助推“地沟油”荣升为一种“三不管”食品。

“地沟油”迈过小龙坎,源于监管“打酱油”。黑心餐饮企业唯利是图,置他人健康于不顾,在经营中失去道德底线,突破法律红线。更重要的是,在这当中,我们很难看到监管部门的有力打击;我们更多听到看到的,是一阵风的集中整治,而不是持续协调有力的监管和查处。正因如此,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出现空白,导致“地沟油”疯狂蔓延,流向市场毒害百姓的肌体。

试问,监管部门不建立起执法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合力围剿,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地沟油”怎能彻底消除?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