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中路骑楼修缮被破坏 志愿者微博举报相关部门毫不知情

作者:微信hrfh566 来源:本地宝

  ■图为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南华中路249、251、253、255号联排骑楼,最右为255号未破坏前。

  负责保护的街道办无告知,也不知已被破坏

  列入一类骑楼街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被列入一类骑楼街保护及传统风貌建筑线索的海珠区南华中路骑楼,在修缮过程中被破坏,志愿者发现后通过微博向市国规委举报,施工被叫停,负责属地保护的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对此却毫不知情。

  尽管骑楼是否在预保护期内被破坏未有定论,区城管局认为该房屋还有超高建设的违法行为,11月1日拆除了违法建设部分。

  ■策划统筹:何姗 ■采写:新快报记者莫冠婷 何姗 ■摄影:杨华辉

  去年6月 规划部门发函要求预保护

  南华中路255号位于南华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是第五次不可移动文化遗产普查被认定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

  去年6月,海珠区国土规划局向海幢街等多个街道办印发《关于请尽快开展文化遗产普查线索预保护工作的函》(穗规海珠[2015]297号),“请按照《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下称《保护办法》)及《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相关规定和职能分工要求,对相关线索组织开展现场保护、日常巡查和监管等预保护工作。”同时下发预保护线索名单。

  根据《保护办法》,预先保护的建筑不得损坏或者拆除,确需修缮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要求进行施工。

  9月9日

  志愿者报案,

  规划部门发函城管叫停

  今年9月9日文保志愿者@古粤秀色发微博爆料:“惨!南华中路255号等3座骑楼,无证施工,被破坏!好好的骑楼街为何保护不力!@广州海珠发布@广州国土规划请答复。”

  9月28日,市规划部门对其答复:“经查,我局无上述三座建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相关资料。我局已以穗规海珠〔2016〕372号文发函城管部门请其对上述涉嫌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

  这是@古粤秀色在微博多次举报受保护建筑被破坏情况后,首次收到市规划部门的答复。

  10月2日,街道城管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叫停了施工。

  业主原想拆除

  去年10月以“原状维修”备案

  10月12日、27日,新快报记者仍看到南华中路255号在施工。骑楼正立面(南面)除了东西两根立柱仍保留外,原来栏杆已经不见;东面墙体已被拆除。老房子内部重新浇筑了混凝土楼板。

  南华中路255号业主代理人黄先生介绍,老房子是2014年买下的,是危房。去年上半年,业主想拆除重建,到规划部门申请,但不批准。去年10月,业主到海幢街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备案“原状维修”后开工。

  “我们是去年10月份开工。做好房屋的基础,就刚刚过春节。”施工负责人邓先生说。

  业主:街道办无告知是预保护线索

  根据《保护办法》,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对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进行保护,并告知保护责任人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巡查和现场保护。

  此外,广州市第五次文化遗产普查也要求对线索进行预保护。《广州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方案》规定:普查期间,对于普查出来经专家初步评估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以区、县级市政府为属地责任主体,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现场保护,明确巡查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巡查频率等,协同文物、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城管等部门落实日常监管。如实施保护期间出现文化遗产保护线索被破坏的事件,将追究责任主体的责任。

  10月13日,黄先生及施工负责人邓先生都表示,街道办、居委、城管综合执法队都无人来告知骑楼是预保护线索。

  南华中路255号所属的海幢街寺前社区居委会负责人说:“去年四五月,街道办文化站拿着预保护名单,和我们居委会的城管专干一起上门找过业主,但业主不在。”

  街道办党政办:去年6月起巡查,无发现异常

  街道办城管科:10月19日党政办才拿来预保护名单

  10月19日,海幢街街道办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新快报记者表示:“去年6月,街道办收到名单后,由街道城管综合执法队和居委会的城管专职人员负责巡查。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10月20日,新快报记者再次来到海幢街道办。党政办负责人说,城管科负责统筹预保护线索的工作。

  城管科朱科长说,他今年6月才到任,不清楚去年的工作情况。“这份预保护线索名单,昨天(即10月19日)党政办才拿过来。你前两天(10月17日)来,我都拿不出这个东西啊。”

  “就说历史保护……这个工作,说白了,我们政府部门也不是要给你们记者汇报。”

  海幢街一名工作人员私下向新快报记者透露:“这些预保护线索名单呢,是去年下发的,一直就没人跟过,老老实实讲。”

  区城管局:11月1日拆除违建

  海珠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华中路255号在2015年5月21日被海珠区国规局列为文化遗产普查线索的预保护名单。依据《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预先保护对象超过十二个月未被纳入保护名录的,预先保护决定自行失效。”该局咨询海珠区国规局,上述房屋至今未纳入保护目录。

  产权人在对该房屋进行原状维修过程中有超高建设的违法行为,该局已函告街道对该房屋存在的违法建设依法予以查处。11月1日上午,海幢街执法队开始对违法建设部分实施拆除。

  至于线索是否在预保护期内破坏,该局将以街道召开协调会或者发公函的形式进行调查。

  “五普”预保护建筑已过一年预保护期,何时被正式认定?

  市国规委:今年底明年初全部认定737处历史建筑

  海珠区政府:何时认定传统风貌建筑,未有答复

  第五次文化遗产普查评定的737处历史建筑、3087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已过一年预保护期,这些建筑如何保护?何时被正式认定为保护建筑?

  根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未达到文物标准,但达到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标准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历史建筑相关规定进行申报。未达到文物和历史建筑标准的,由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登记为传统风貌建筑。

  市国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五普’线索过了预保护期但还没有正式认定的这段时间,虽然没有法规依据,但国规委要求各个区政府继续对线索进行保护。”

  “由规划部门申报的历史建筑线索,计划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认定。现在第四批历史建筑已经公示完;第五批正在征求意见;第六批名单快出来。我们希望737处全部认定完毕。”

  而由所在区政府登记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因线索比较多,一次性认定需要时间,目前各个区正在做相关工作,正在抓紧时间认定,预期今明两年全部认定完。”

  海珠区对已过预保护期的五普线索如何保护?何时将传统风貌建筑线索正式登记,对记者调查的海珠区有街道办一直未按保护办法及五普工作要求,履行文化遗产线索的告知、巡查职责的问题,如何改善、监督、检查?

  海珠区政府收到新快报记者的采访提纲至今已一周,仍未作出答复。

  记者抽查海珠区预保护线索属地保护情况

  海幢街、龙凤街: 业主、租户:无人告知房子是预保护线索

  10月27日,新快报记者调查海幢街预保护线索的告知情况。其中8处预保护线索:溪峡新街27号、同庆五街3、5号、同庆四街42、44、45、46号业主,以及溪峡街18号公房租户均表示,没有人告知房子是预保护线索。

  新快报记者在10月27日还调查了龙凤街的预保护线索告知情况。新民五街31号、联鹤大街1号、新民十一街18号、昆仑三街8号,其业主或租户均表示,没有人告知房子是预保护线索。

  10月28日,负责文化遗产线索保护工作的龙凤街文化站陈站长说:“去年收到预保护线索名单,由文化站、街道城管综合执法队和居委会进行日常巡查。但没有专门告知业主,如果巡查经过见到业主,会告诉他们你家房子被纳入预保护线索。”

  陈站长表示:“我们先以街道办的名义写一份告知函,下周就派给业主,告知他们是线索。”

  其同事吴小姐还建议:“规划部门能不能多发一些《保护办法》和《历史建筑修缮指引》小册子下来,好让我们派给业主。《修缮指引》街道办只有一份。”

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投教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