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检出全球首例新型病毒 基因似狂犬病毒
疾病管制署上午表示,民众日前拾获蝙蝠并转送农业委员会检验,证实该蝙蝠感染疑似新型丽沙病毒,为全球首例;由于狂犬病病毒属于丽沙病毒家族,而此新型病毒基因又类似狂犬病毒,该署已调整狂犬病疫苗、免疫球蛋白的接种指引,民众若接触野生蝙蝠获或遭咬伤,经医师评估除可施打狂犬病疫苗外,也建议接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针对农委会此发现,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说,这次拾获疑似新型丽沙病毒阳性蝙蝠的民众,目前均无感染症状,卫生单位已协助转介就医评估接种,共5名接触者,其中4人已于11月7日使用疫苗、免疫球蛋白,另1人将于今下午接种。
庄人祥说,疾管署建议从今年7月1日起至今,曾遭受蝙蝠抓咬伤,或伤口、黏膜曾接触其唾液等分泌物,且未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民众,可至该署官网查询「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服务医院(卫生所)」(http://tinyurl.com/pf4jvzb)并前往,由医师评估是否需施打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
对于丽沙病毒与狂犬病毒相关性,庄人祥解释,丽沙病毒共有14种基因型,主要可区分为3类,狂犬病病毒属第1类第1基因型丽沙病毒,而依据农委会检测结果,该例蝙蝠丽沙病毒基因型,与狂犬病病毒属同一类,但不是狂犬病病毒,疑似为新型丽沙病毒。
根据国际文献,对于疑似狂犬病或丽沙病毒暴露后预防接种,可施打狂犬病疫苗,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润伤口以中和病毒,对于第1类基因群的丽沙病毒具交叉保护作用。
庄人祥说,因应国内首例蝙蝠检出感染丽沙病毒,疾管署已完成修订「疑似狂犬病或丽沙病毒感染动物抓咬伤临床处置指引」,新增蝙蝠抓咬伤者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适用对象,民众如遭鼬獾、白鼻心、钱鼠(限台东市)、蝙蝠或是出现明显特殊异常行为(如无故主动攻击等),且经中央农政单位判定疑似狂犬病或丽沙病毒的动物抓咬伤,视伤口暴露等级分类,可建议给予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此外,民众遭受野生哺乳类动物(含钱鼠、蝙蝠等)或流浪犬、猫抓咬伤,建议依时程(接种第1剂当天为第0天,及第3、7、14、28天)接种5剂狂犬病疫苗。
疾管署提醒,民众勿接触及捕捉野生动物(包括蝙蝠),每年须带家中犬、猫宠物等施打狂犬病疫苗,如不慎遭野生动物或流浪犬猫抓咬伤,应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伤口15分钟,再以优碘或70%酒精消毒后,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服务医院(卫生所)」就医,确保生命安全。

疾管署提供
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