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你懂吗?”“不懂。”“那就好办了!”——这是相声表演中常见的一个包袱技巧。有意思的是,“不懂就好办了”这种大忽悠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石墨烯、远红外、暗物质……这些概念许多人搞不明白,只觉得它们是很厉害的高科技。正是利用了人们“不明觉厉”(网络流行语,“虽然不明白是什么,但就是觉得很厉害”的简写)的心理,一些商家“办”出各种所谓高科技(实为伪科技)产品,吹嘘神效,忽悠赚钱。
近日,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量子护肤品、量子美容仪、量子保健品等“量子+”产品,号称具有“改善缓解身体各种疾病”“打通内循环”等神奇功效,事实上大都名不副实,涉嫌虚假宣传。相关专家指出,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由于量子技术对试验环境要求十分苛刻,所需经济成本也比较高昂,尚难以普遍应用于民用领域,当前以“量子”为卖点的日用品,一般都是炒作概念、招摇撞骗。
调研机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1.3%的受访者感觉现在伪科技产品很多,86.3%的受访者称身边有人被伪科技产品忽悠过。除“量子+”产品,前文提到的石墨烯、远红外、暗物质等概念,都曾被商家利用过,“创造”出许多忽悠人的产品。对于市场上何以会出现大量伪科技产品,上述调查的受访者给出的原因中,“大众缺乏科学素养”排第一位。这就是前文所说的“不懂”。
观察梳理会发现,市场上伪科技产品多为养生保健类,此类产品的目标群体是老年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人们因不懂而轻信伪科学的东西,实质上是科学文化认知出了问题。当前,国人科学素养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年龄增大,民众科学素养水平下降的趋势较为明显,这也使得老年人群成为伪科技产品的最大目标。这一群体有一个共同特点:基于年龄和身体状况问题,对养生保健逐渐重视,但囿于知识结构陈旧且更新换代慢,对现代科技进展并不了解,容易被“新科技名词+治病保健”的产品吸引迷惑。另外,老年人群体还有一个“不懂”,即不懂法,缺乏维权意识。他们在发现上当受骗后,大多并不是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是不愿声张,自认倒霉。这种心态也被不法商家拿捏得很准,他们忽悠起来更加大胆。
需求决定市场,“不懂”成就了骗子。前文调查结果还显示,市场上何以会出现大量伪科技产品的原因中,“不法商家诚信和责任感缺失”排第二位。必须承认,不法商家胆大妄为,与现行标准不健全及相关法律威慑力不足直接相关。伴随科技日新月异,市场上的产品也不断迭代出新,天然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标准往往跟不上节奏。面对贴着“高科技”标签的新兴品类产品,监管部门只能用现行的或普通的标准进行一般性(安全性、物理性能等)检测,无法就功能性进行判定。这会让监管处于尴尬境地,即使明知企业对产品功能的宣传存在忽悠成分,也因缺少执法依据而无法对其进行惩处。
伪科技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必须进行严肃治理。针对消费者存在的“不懂”问题,中消协建议,消费者面对“高科技”产品要保持理性,不轻信商家单方面宣传,要主动了解产品知识,提升辨别真伪的能力。对于自身难以分辨的,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咨询,听取意见和建议。就相关职能部门而言,最要紧的就是完善法规标准,填补空白,堵住漏洞,加大对不法商家的惩处力度,让法律的威慑力充分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