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至9月全国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7万起 挽回损失47.5亿元
今年1至9月,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7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3万名,同比上升2.3倍,打掉各类诈骗犯罪团伙6200余个,捣毁诈骗窝点6900余个,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4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47.5亿元。
为什么电信诈骗会如此疯狂?
低成本高回报
马克思在资本论说:“10%的利润可以让人疯狂,50%的利润可以让人不顾一切,100%的利润可以让人挺而走险,300%的利润,可以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电信诈骗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低成本高汇报的犯罪活动,诈骗的手法很简单,很容易传播、仿效。犯罪分子随便买几个短信群发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骗了好几万块钱。
个人信息泄密严重
徐玉玉案元凶找到了,但是他们好像又不是真正的元凶,试问,谁把徐玉玉的个人信息泄露了?要不骗子怎么能非常精准的假冒教育局领导行骗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源头抓起,深究是谁泄密?平时我们QQ或微信聊天、电子邮件、网络购物都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快递单、保险单、火车票、酒店住宿、航班搭乘、信用卡办理、移动电话号码办理、各类学校注册信息、房屋中介,都是个人信息泄密的高发地。而倒卖信息者往往可以获取暴利,而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而这些有谁来监管?这些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更应该从系统入手,谁泄密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无论是企业和员工对泄密者的处罚也应该落到实处,让违规者没有生存的空间。
监管缺失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专家姜奇平曾指出:“运营商为追逐利益而疏于监管难辞其咎。”也有一些运营商针对一些“改号”软件的诈骗,称“监管成本太高,不愿投入这笔钱”。
同时除了运营商,是不是应该有一个相应的行政部门负起这个责任,而且好像到现在遇到这种问题都不知道该有谁来监管。徐玉玉案件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破案和媒体的跟进分不开的,公安部门能这么快解决的问题,平时为什么漏洞这么多呢?实名制是不是应该全部普及呢?
有好事了大家一起上,出事了都怕担责任。为什么改革非要倒逼呢?
防范宣传不给力
我们都有碰到一些电信诈骗的事件,但是只有出了大事大家才出来讨论两句,过两天又忘掉了昨天的疼痛。
为什么此类案件还是特别的多呢?这里面除了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范犯罪的宣传要更加及时,更加有效,更加扩大宣传系统化。是不是每个家庭都要下发一个防骗手册呢?是不是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天也要普及到这种常识呢?好像我们做的还很不够。
对犯罪分子处理偏轻
往往抓住这些犯罪分子之后,处理上偏轻,抓到以后判的几年刑很快就给放出来了。而因为电信诈骗低成本高回报,出来之后又从操就业的不再少数。
对待这种对社会有很大危害的犯罪分子,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让其不敢再挑战法律的准绳
如何识别电信诈骗?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电信诈骗的伎俩,希望你牢记在心,才不至于造成财产损失。
手机的短信链接不要打开;没有显示来电号码或者号码比较诡异的一般都有问题;千万不要谈论自己的卡号和密码……
一句话:不要想有占便宜的心,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所有信息,实在拿不准就挂掉打110。
同时尤其是涉世不深或者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掌握一些信息,公安机关、媒体都会不时地发布一些防骗技巧,一定要多留意多看,提升自己的防骗技能。
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