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约车司机背后的故事自述:攒钱想在这里安家

作者:微信hrfh566 来源:本地宝

  网约车这五年一路走来引起不少争议,但不可否认网约车某种程度上解决了百姓打车难的问题,同时也拉动了就业。在10月8日新政落地前,四名网约车司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陈浩和他租来的专车。

  陈浩在衣橱中找出明天出车要穿的白衬衫。

  陈浩(左)和同为开专车的老乡在出租屋外蹲坐着聊天。

  常常在午夜时分,当人们都已经进入睡梦时,专车司机陈浩才刚结束一天的营运,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上海宝山简陋的出租房。这间一室户是他与河南老乡也是专车司机的老乡一起租下的,两人分摊每月1500元的房租。在陈浩的床头,贴着几张妻子和一双儿女的照片,这是他在上海谋生的动力。在几年前妻子被确诊为尿毒症,为了支付妻子治疗昂贵的医药费,他把老家的房子也卖掉了,还四处举债,最困难的时给妻子治病的花销每周就超过数万元。当时还在物流公司做驾驶员的陈浩收入甚微,倍感无力。

  在陈浩简陋的出租屋里,床头贴着的妻儿的照片。

  陈浩在与患有尿毒症妻子视频聊天。

  为了赚钱给妻子治病,2014年陈浩辞去了物流公司的工作全职做起了专车司机。“当时在物流公司拿固定工资,自己开专车的话辛苦一点可以多赚一点钱。”陈浩在租赁公司租了一辆商务车,每月除去租金和油费等,他的收入比在物流公司也提高了不少。目前,妻子的病情已经趋向稳定,在河南老家每天都要进行透析治疗,每周的治疗药物费用也要近4000元,还要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

  陈浩在一家药店购买妻子治疗所需要的药物。

  对于陈浩来说,压力和困难是没有时间去回避的,给妻子看病也是作为丈夫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无论再苦再难,他都要与妻子风雨同舟,不言放弃。只是希望自己不要病倒,努力工作未来才会有希望。

  熊德华仔细打理车子的卖相,给顾客给自己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老上海人留下的北外滩待拆房里,廉价临时住房是熊德华的家。

  熊德华,来上海快8年,马上就30岁了。他父亲那一辈的很多重庆人都来了上海“拆房子”,如今多数还在拆,有的也还在拆,是雇人拆,据说已身家20亿。就是这种在老乡口碑里“不是太老实”的老乡,给了80后熊德华一家在北外滩待拆房里的廉价临时住房。见到熊德华的前夜,他还在帮父母回收二手地板一个通宵,他说,自己非常想稳定下来。在外猛干了十年,从工地到快递,风雨不遮的苦吃够了、吃痛了,也不喜欢做生意,非常想自己儿子能有个城里娃娃的教育,不再像他。30不到的他是个颜值优秀却曾被人说老的帅哥,从前干工地跑快递的日子,太透支太耗命。

  熊德华遇上自己的前同行,两人互相了解起对方的“行情”来,分外亲切。

  熊德华期待着自己和家人在上海小安幸福的未来。

  做了快车司机半年,苦归苦,但安定得多,他说,这是他和同龄老乡们能找到的收入与稳定都最好的工作了。只要愿意做,勤快守规的干,挣个万把块是有的,所以都很珍惜。入行半年已完成4100多单业务,送还客人失物近十件,保持准五星服务评价,一个月休息一两天的他,现在最期待的,是用所有的积蓄,买辆属于自己的车,干上专车的活。他也在期待网约车政策的细化,让自己干的更安心。钱有限,每一步决定,事关一家人生存与幸福。一个月8千的租车费、一个月五六百的停车成本、行业规则的完善,让熊德华有了全心投资买辆车,搬到浦东去好好安个家,继续干好这行的决心。

  吴强在送一名初中男孩回家。

  吴强上门去接一位退休老教授去医院看病。

  今年40出头的专车司机吴强,曾经是南京地区专车的业务量排第一的能手,在南京专车司机圈内知名度甚高,是很多司机眼中的榜样。吴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中石化的化验员,在90年代因为喜欢上了汽车,自己隐瞒着家人考取了驾照,辞去了当时在家人看来很稳定的国企工作。因为外语不错,又会开车,他就在朋友的旅行社做了一名司机兼导员,做外国游客的生意。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开车的热爱。

  吴强去看女儿,因为工作繁忙,女儿平时都居住在外婆家。

  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给吴强画的画,“抱怨”他工作太忙了。

  然而一个不错的机会,又让吴强去了新加坡在一家法国公司驻新加坡分公司工作了7年,回过后在南京的五星级酒店当了7年大班。兜了一大圈,他最终又变成了一名驾驶员,成为了一名专车司机,还是心头割舍不下那份对汽车的情怀。

  这次不一样的是,在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之后,吴强把在五星级酒店的经验都用在了开专车上,贴心的服务乘客,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每天他出车前都会把胡子刮得很干净,穿上白衬衣、戴上白手套,彬彬有礼,给乘客搬行李开车门都是家常便饭,吴强性格乐观,爱聊天,坐过他车的乘客都会觉得这样一位司机很特别,特别有魅力。除了把服务做到极致,吴强还特别卖力,刚做专车司机那会,他比别人出车更早,比别人收车更晚,曾经一度他的订单完成量稳坐南京专车第一名。

  吴强在家门口的路边摊吃早饭,边处理专车订单。

  去年上半年,吴强除了继续开专车之外,他还和三位朋友一起合伙组建了一家汽车租赁公司,旗下有车辆近400多辆,合作司机近千人,吴强也从一名专车司机的角色中逐渐向管理者转变,他目前主要负责公司专车司机的任免和培训,他把自己的服务理念传递给其他的司机,让更多的司机为乘客带去更为贴心的服务。目前吴强被专车出行评选为“江苏省十大司机”,并推荐参选专车“全国十大司机”。

  崔欢在路边等待客人上车。

  这是崔欢获得的部分马拉松和各种铁人三项比赛的奖牌。

  89年的南京小伙崔欢是化工企业的销售员,他另外一个身份是顺风车车主,在他驾驶的汽车里总是挂着一块马拉松奖牌,那是他经历过一场艰难的马拉松比赛之后获得的,他热爱运动,并把运动的精神通过顺风车传递给他的乘客。每次接到乘客,崔欢都喜欢跟他们聊自己的运动经历,他也因此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还加入了当地“铁人三项”俱乐部,经常开着去郊区骑车、游泳跑步。

  崔欢在游泳健身,强化训练体能。

  遇上热爱运动的乘客他总是要跟人分享他的运动经历。

  说起自己开顺风车的经历,崔欢两年前他购置了这辆汽车,会经常独自驾车出游,他便注册了顺风车,顺路带一些乘客,分摊一些油费压力。后来就逐渐习惯了开顺风车,上下班的都会顺路带一些乘客。有段时间有个女孩上下班会定点搭他的顺风车,早上还会给他带早餐,让崔欢觉得很温暖,也经常不好意思收取女孩的车费。在崔欢看来,顺风车成为了一个载体,建立起了他与乘客之间的信任和情感。当自己出差到外地,他也会在当地找顺风车。

  崔欢和乘客确认导航线路。

  在两年的顺风车经历中,崔欢遇见了很多人,做了200多单生意,开顺风车和汽车一样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崔欢也希望“网约车”能尽早合法化,让千千万万名专车司机可以在阳光下挺直了腰杆做生意。

  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网约车”中仅某平台的专快车、顺风车、代驾注册司机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330万,当中不乏白领、下岗工人、退役军人及创业者等,“网约车司机”成为了一个热词和一项热门职业。随着10月8日网约车新政的落地,他们也许会另谋职业,也许会成为幸运的新网约车司机。但不管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

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投教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