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危机:外流现象极为严重
生育率最低,老龄化严重,人口外流严重,东北如果没有勇气正视人口问题,能够真正实现振兴吗?
10月19日,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下称《报告》)中关于东北人口变动的分报告描绘了一张东北人口的危机图:
东北地区生育率极低,人口增长趋于停滞。早在1982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总和生育率就降至世代更替水平以下,分别是1.773、1.842和2.062,明显低于全国2.584的平均水平。此后,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进一步推行,2000年,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跌破了1.0,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的总和生育率只有0.75。
从规模上看,东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正在持续下降。2010年,六普数据显示,东北地区人口总量为10951万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8.22%,相比五普时10655万人,占比8.42%的人口规模,比重明显降低。从增长速度看,根据统计部门数据,从2006年到2015年,东北地区年均增长率仅为0.21%,不足全国同期水平0.5%的一半,人口增长基本趋于停滞。由于生育率超低,东北人口老化情况严重。2015年,东北地区人口的中位年龄为43岁,比全国的38岁高5岁,相当于全国2027年的水平。辽宁省城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超过0-14岁人口。
人口老化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严重的养老负担。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介绍,2015年,东北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参保职工与领取养老保险人数之比)为1.55,远低于2.88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辽宁为1.79,吉林为1.53,黑龙江省为1.33,全国最低。
东北人口老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劳动力的老化。从数量上看,东北的劳动年龄人口依然比较充裕,但是,其中三成是45岁到64岁,劳动力老化情况严重。
人口流动使得东北地区的人口老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东北地区的人口净迁出已经长达20年,流出人口以农村户籍为主,超过六成的东北人外流原因是务工经商。鉴于此,《报告》提出警告,以东北目前的生育水平和人口流出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已经临近人口规模快速减少的下行通道。
人口政策与振兴意愿相悖
东北的人口危机已经非常严重,但从三省的人口与生育政策来看,东北三省对这一危机认识依然不到位,人口管控的落后理念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此外,有两个负增长数据值得辽宁省警醒。第一个负增长是,根据辽宁省统计局统计,到2015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相比2014年减少了9万;第二个负增长是,今年上半年,在GDP增速排名中,辽宁是全国唯一一个负增长。这两个负增长之间可能存在彼此互动的关系——经济颓势加速人口流出,人口流出加剧经济颓势。
不过,生育率较低的辽宁依然在对人口进行严格管控。10月12日,辽宁省卫计委官方网站发布《辽宁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不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多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仍然按照计征标准5倍以上10倍以下的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
根据记者在东北三省所做的调查,除了继续严罚三孩以上超生,东北地区将超生与教育、就业、福利等挂钩的做法也依然普遍存在,有待清理。
《报告》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并特别提出,东北地区目前的人口结构已经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均衡发展,当前应引导鼓励符合政策的生育,使得东北三省人口保持一定的合理规模,人口结构恢复较为合理的水平。
相关阅读:
东北高校毕业生:我为什么不愿留在东北工作
学习投资理财技巧,关注热点财经事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请微信添加:tou618 注册就送88元现金代金券!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