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网络食品安全新规将实施 购买食品需注意“六要”“六不要”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一大批新法新规也相伴而至。10月1日起,驾考新规实施,可“先培训后付费”,科目二科目三可以一起考;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需建登记审查制度;微信朋友圈等电子数据可做刑案证据;离婚案裁判文书不上网公开。
网络食品安全是全球性的监管难题,网络食品监管面临着经营主体多、地域范围广、技术水平高、法律复杂、监管能力不足、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程序不明确等问题。7月14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下称《办法》),自10月1日起施行。实行网络食品安全抽检制度,食药监总局将提出“神秘买家”的监管措施。
国家食药监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谞表示,《办法》不仅强化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明晰了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的管辖职责和查处的职责,对抽样程序、电商平台的惩处措施也给出了明确规定。
食品安全有三方面问题尤为重要:
第一,食品原材料安全控制。过去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究其源头往往是采购的原材料所含的有害物质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检验和消除农产品原材料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以及非法添加剂,已经成为食品生产厂商关注的首要问题。
第二,食品添加剂问题。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法规尚在发展阶段,一些标准仍需完善。作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如何在研发和生产中选择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进口中确保食品所含添加剂符合国内标准,都是国内食品厂商目前希望了解的问题。
第三,从整个供应链角度保障食品安全与质量。如今,控制食品安全已不仅仅停留在生产过程中,食品的物流环节(包括包装、储藏和运输等)越来越受到食品生产和零售企业的重视。只有真正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提高食品物流(尤其是对冷链)的管理水平,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与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口碑。
网络食品安全出问题 第三方平台须担责
对一般的违法行为,《办法》规定由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和入网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属地来管辖。对于因网络食品交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严重危害,则由网络食品交易违法行为发生地或者违法行为结果地的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来进行管辖。
陈谞说,网络食品经营活动是依托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这就要求监管要因势利导,充分依据科学的手段强化行政监管的信息技术成分。
“在网络食品的经营监管当中,第三方平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监管二司副司长崔恩学说,第三方平台一边连着成千上万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一边连着成千上万的食品消费者,所以第三方平台对于入网食品经营者的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是确保食品在互联网销售当中监管的重要环节。
“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如果发生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第三方电商平台将承担连带责任。”崔恩学表示,第三方平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作为一家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参与市场的发展,本身就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办法》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把第三方平台的责任细化、具体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对通过互联网销售的食品的监管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都可以通过网络购样进行抽检。也就是说,鉴于网络食品影响的广泛性和民众的高度关注性,包括国家总局和地方局在内都可以根据监管的需要对网络食品进行抽检。
“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为应对在线购物的虚拟性,信息相对的不对称,‘神秘买家’是一项很有用的监管措施。”陈谞说,抽检人员以顾客的身份买样,记录抽检样品的名称、类别以及数量,购买样品的人员以及付款的账户、注册账号、收货地址、联系方式,并留存相关票据,“以模拟消费者现场购买的场景,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消费者所购买食品安全的状况,从而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陈谞说,《办法》中的抽检制度设计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购买样品到达买样人后,要进行查验、封样。在这个时间节点前需要保证一定程度的“神秘性”,商家在送货的时候不知道是送给监管部门的,对买家和相关人员神秘地购买起到了保证真实性、公正性的作用。同时,买样人员应当对网 络购买样品的包装等进行查验,对备份样品要分别封样,并采取拍照、录像等手段来记录拆封的过程。
购买食品注意事项
“六要”、“六不要”原则分别是:
一要看证照。看食品经销商是否具备《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证件。
二要看包装。看包装有无破损或外漏;密闭性金属包装是否有受胀起鼓现象;包装装潢的文字、图案印刷是否工整清晰;是否有仿冒知名品牌包装装潢问题;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识、检验检疫证明等。
三要看厂名。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
四要看日期。看食品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有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或涂改、伪造生产、保质期限等问题。
五要看文号。看食品是否注有卫生批准文号、生产批准文号、食品标签认可编号等资质批准文号。
六要看标志。看食品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GB”开头是国家标准、“DB”开头是地方标准、“Q/”开头是企业标准)成分配料、质量等级、净含量、进口食品的“CIQ”等标注:“?”、“注”标志为已注册商标:“QS”标志为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
“六不要”即:
一不要购买添加剂超标的食品。谨防“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添加剂超标,如外表有潮润、发粘、发霉以及过白、过红、变绿、变黑等非正常颜色的食品,不要购买。
二不要购买杂质污染食品。注意食品中是否掺入表面类似物质或低档物质冒充正常食品,是否混入砂粒、发丝等杂物;散装销售的没有防蝇、防尘设施的食品、熟肉制品、凉拌食品,以及售货员未按卫生要求配戴手套、口罩等销售的食品,极易受细菌污染,应慎重购买。
三不要购买味道异常的食品。食品出现氨水味、酸臭味、霉味或其它异常味道,很可能已超过保质期或已经过“翻新”改装,不要购买。
四不要购买份量不足的食品。防止称重的食品缺斤少两、掺入水分或以包装物等其他成分充重;定型包装的食品应验证标注重量与实际重量是否一致。
五不要购买价格偏低的食品。购买食品要尽量选择合法正规、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和信誉较好的食品品牌;同品牌、同规格、同重量价格明显偏低的要慎重购买。
六不要忘记索要购物凭证。购买食品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熟食品,一定要索取并保留好发票或收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举证。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