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房价调整最新消息:调控之后房价真的下降了吗?
2016年国庆20多个城市出台了限购限贷的政策,为的就是调控楼市,而在不就之后我们就看到了苏州房价4天跌9000元的新闻,虽然随后很多人都揭露了其中的猫腻,但是调控后房价下降的猫腻远远比这个要多。那么楼市调控后房价下降都有哪些套路呢?
2010年4月,我们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到2011年,这个调控执行到了非常严格的地步,不但有限购,有90·70,还有二套房上浮到7成。
2011年底,蛇口一个央企开发的楼盘开盘了,在之前对外释放消息是:这个楼盘是按照豪宅标准打造的,打算精装修卖,价格定到45000块左右。但在它卖的时候,政府发了大招,蛇口区域的新盘售价不得超过22000块,因为这样才可以实现政府规定的房价必须“环比零增长”的目标。最后,开发商经过和政府努力争取,变成了:取消精装修,定价35000,卖了。
那个时候,深圳的新房均价大约是22000块左右。
今天的故事,和5年前的,如出一辙,我们马上会看到。今天圈内也开始有了传闻:深圳发售的新盘价格不得超过6万,超过6万不给备案网签。
我还不清楚是全市均价不得超过6万,还是只要是发售的新盘都不可以超过6万。但是有一点可以确认,如果要实现房价环比零增长,我相信深圳必须要出台各个区域的片区指导价,就像2011年那样。我还相信,开发商也会被告知:同一个楼盘,后一批单位的价格,不可以超过前一批单位的价格。
为什么要定在6万,因为6月份以来的全市新盘均价是在6万左右,如果定在6万,那么就可以实现“环比零增长”,完成任务。
只有深圳这样?
不是,网上流传有一张图,长三角的一个名城,核心是这些:
我们的宗旨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1、同一张预售证,不允许提高备案价销售。
2、房价不是不让涨,是需要调整后有序的涨。
3、严格贯彻一个目标,两个责任。首先确保一个目标,10月房价不增长,11-12月房价逐步回落。
都是套路,我相信已经出台调控的22个城市,基本都是一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如果你不是那么健忘的话,你把2010-2011年的调控措施翻出来,恍如回到5年前。
那么,这样的措施会造成一个什么结果?
毫无疑问,表现在数据上的新房价格一定会下跌。而且,按照这个逻辑,你想让房价跌多少,就能跌多少。
这就是我害怕的地方。三限令里面,限价,是我认为最可怕的调控措施。
它会造成价格信号的失真,认为扭曲市场价格,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遗症。
这样的政策会立竿见影的实现房价不涨,从民意上看,效果非常好。但市场的参与者会出现连锁反应:
1、资金链充裕的开发商,会选择撑过去,从楼花撑到现楼,直接进转为现楼发售。现楼价格不计入预售新房的房价系统中,所以,不会受到政策限制。
2、有背景的开发商,会和政府谈判,并且有可能会拿到通行证。显然,这伤害了市场公平。
3、那些资金链不充裕的开发商,会选择一步到位式的降价。这会造成开发商的利益白白受损,而这种损失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行、产品不行,而恰恰是越能卖高价的好产品,受创越深,这会挫伤企业产品创新的热情。
4、人为干预造成的价格下降,会扰乱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决策判断,并且未必真的能够惠及刚需。
今天下午,深圳有个楼盘开盘了,蛇口赤湾的山语海,起价45000,大量的房子定价在6万以下。而且现场还出现了喝茶费,有10万的,最高25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被限价了,有很多同行说这是国企,相当于内部的福利分房。


这样的场景你熟悉不熟悉,不熟悉再看下2012年的这个故事。

关于蛇口刚刚发售的新盘,我想说,如果是福利分房,那么这是个案,它不应该被视为调控造成的房价下跌。如果是因为调控降价,那么,喝茶费的再一次产生说明了:人为干预价格会带来更多的场外成本,拥有背景和通道的人能够最先受惠,而这部分人往往不是政策想惠及的刚需。
用手机扫一扫即可用微信投资原油白银,仅需8元即可参与,快来试试吧。
专注投资者教育 8元即可实盘参与投资,再送送88元券

注册"投教"平台,送88元!赚了您拿走,赔了我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