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先导活动“云上宜宾”高端对话16日下午举行。在对话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交通电动化领域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与多位企业代表就锂资源供给、电池结构创新、车企价格战等热点问题深入探讨,并发表了明确的观点。
碳酸锂价格在10万到20万元/吨相对合理
(相关资料图)
对话嘉宾认为,锂资源供给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锂价的大幅波动是由于短期供需错配,未来将回归合理区间。
欧阳明高表示,全球锂资源供需没有问题,但进口产品其经济性仍高于国内,对外依存度高问题仍待解决。所以,为了保障国内锂资源的供应安全,要鼓励回收,要适当多元化发展,比如钠电池。合理的锂价不能太低,太低了回收利用和钠离子电池就没有发展空间,所以碳酸锂价格在10万到20万元/吨相对合理。希望锂价在合理区间范围,不要过大幅度的波动,才能保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认为,需求是可以核算的,如果考虑到资源回收,十年需求是4000万吨碳酸锂,而可采储量有1.28亿万吨,所以绰绰有余。
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认为,未来碳酸锂价格应该是在成本加合理利润附近波动,将不会发生从5万/吨到60万元/吨这样十几倍的大倍率波动情况。
磷酸锰铁锂有望作为车上使用的下一代产品
近年来,电池及系统结构的创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对此,欧阳明高表示,一方面电池结构创新方面的趋势体现为功能的集成化、结构的极简化,制造的集约化,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实现电池高安全、高比能量以及制造的高效率;另一方面系统结构的发展趋势是电池与整车的集成化,需要电池行业和整车行业密切配合来进行创新,未来CTC和CTV角度下新的换电和集成模式的创新将是令人期待的。
蔚来汽车曾士哲认为,电池结构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分别有可替代性和用户价值的优势。
中创新航潘芳芳则表示电池制造的关键在于资源和能量的极致平衡,安全和能量的极致平衡,结构和制造的高度融合。
在电池的设计和制造中,林晓认为应基于全生命周期来对电池进行设计和制造,提前谋划材料循环性。
参与对话的嘉宾认为,中国动力电池行业通过十年创新,引领了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在轿车中的回归和复苏。在此基础上,通过补锂、电解液等技术进一步提高循环寿命,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上的经济性。同时发展磷酸锰铁锂新型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能量密度,有望作为替代磷酸铁锂电池在车上使用的下一代产品。
价格战当止 融合创新才是“解药”
对于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出现的价格战,与会嘉宾也发表了观点。
欧阳明高表示,应对行业的深度转型和价格战带来的阵痛期,应对的主要途径就是创新,不应该打价格战,而是通过创新赋予新能源汽车更丰富的价值。
合众汽车董事长方运舟认为,一是需要始终围绕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二是对于新能源车要有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的定位,三是精准的用户服务做商业模式创新。
深蓝汽车周安健认为,技术维度的创新、协同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将是未来的重点。
绿色发展也是创新的重要方向。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企业内部已制定Credit计划,正陆续和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碳足迹管理工作。
远景动力执行董事、中国区总裁赵卫军表示,公司正在鄂尔多斯联合欧洲企业,共同推动零碳产业园工作,希望通过零碳产业园生产的产品,欧盟能够直接认同。
欧阳明高认为,由于电池碳排放主要环节在正负极材料,西南地区具备绿色能源与材料丰富等优势,电池及上游产业链布局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