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终极环保车”之称的氢燃料电池车,是我国下一阶段力推的新能源车型,多地示范推广正在进行中。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近日发布的氢燃料电池车数据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车10564辆,首次破万辆。
五大示范城市群占比逾七成
(相关资料图)
从近3年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国家监管平台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车数量依次为6002辆、7737辆和10564辆,年均增长三成。其中,2022年新增氢燃料电池车2827辆。
从分布区域来看,氢燃料电池车主要集中在五大示范城市群,从高到低依次是:广东城市群2652辆,在示范城市群中占比35.3%;上海城市群2315辆,在示范城市群中占比32%;京津冀城市群1603辆,占比21.3%;河北城市群622辆,占比8.3%;河南城市群329辆,占比4.4%。也就是说,五大城市群累计接入氢燃料电池车7521辆,占整体接入量的七成以上。
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广东三大城市群成为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2021年12月,河北、河南入选第二批城市群,形成目前的“3+2”全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五大城市群都公布了在4年示范期内的推广目标,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河南城市群分别为5300辆、5000辆、10000辆、7710辆和5000辆。也就是说,到2025年底,五大城市群预计将累计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车逾3万辆。
将累计接入量与目标对比可以发现,截至2022年底,各个城市群的目标完成度进展不一。其中,上海城市群大力推进长三角“氢走廊”建设,目标完成度最高,接近一半;京津冀城市群借助北京冬奥会快速完善了加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目标完成度约为三成;广东城市群虽然累计接入量最高,但所定目标也最高,所以目标完成度约为两成多。相比之下,河北、河南城市群的目标完成度较低一些,均不足一成。这说明氢能赛道虽热,但氢燃料电池车的落地推广并不容易。
另外,随着顶层设计的陆续出台,以及示范城市群的带动,非示范地区也在发力。例如,就在今年年初,甘肃省发布氢能规划,提出到2025年引进培育氢能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另外,岳阳市、贵阳市、山西省、南京市、湖北省、成都市、海南省、包头市、重庆市、安徽省等地也在陆续布局氢能产业。
示范推广聚焦公交车和专用车
从车辆类型看,截至2022年底,国家监管平台接入的氢燃料电池车中,专用车5532辆,占比52.4%;客车4810辆,占比45.5%;乘用车222辆,占比2.1%。可以看出,目前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广还是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的推广进度更慢一些。
公交车历来是新能源技术推广的重要试验田,无论是纯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还是现在的氢燃料电池车,皆是如此。数据显示,国家监管平台接入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中,公交客车为3858辆,占八成;其次是公路客车595辆、通勤客车274辆、旅游客车83辆。
至于专用车,则聚集于物流领域。国家监管平台接入的氢燃料电池专用车中,物流特种车为4465辆,占八成;其次是工程特种车1035辆,占比接近两成;环卫特种车有32辆。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车的示范推广,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和物流车领域。氢燃料电池车具有零排放、高效率、长续驶里程、高载重、加注快等优点,在固定路线、中长途运输以及高载重三类场景中相较于纯电动车有明显优势,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车辆成本高、加氢站数量有限等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路线相对固定、高载重的公交车和物流车比较适合作为技术推广的试验田。
至于乘用车,部分车企也在推广。就在3月24日,丰田汽车和海马汽车在海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快速普及和产业化。根据协议,双方将把海南岛作为一个大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体验测试场,力争2024年投入小批量产品开展示范运营,并于2025年进一步扩大运营规模。
氢燃料电池客车行驶里程明显高于专用车
2022年,氢燃料电池客车的月度上线率均值为72.24%。其中,1月上线车辆3573辆,上线率86.1%,为全年最高。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专用车上线率均值为42%,其中,11月上线车辆数全年最高,为2628辆;1月上线率50%,为全年最高。
可以看出,客车的上线率明显高于专用车,月度行驶里程也是如此。数据显示,2022年,客车的月度行驶里程最低为579.1万公里,最高为862.4万公里。相比之下,专用车的月度行驶里程最低为57.6万公里,最高为355.5万公里。
之所以氢燃料电池客车行驶里程明显高于专用车,原因之一是客车的示范运营以公交车为主,而公交车的行驶路线比较固定,且从早到晚,行驶时间较长。从加氢频率看,客车各月分布差距不大,每两天及以上加氢1次的车辆占主要比重,平均占比为64.9%。至于专用车,除1月外,加氢频率各月占比分布同样变化不大,每两天及以上加氢1次的车辆平均占比为55.1%。
目前,氢燃料电池车最大的痛点仍在于产业链,降低核心部件及整车成本、完善加氢设施等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氢能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距离成熟、固定的盈利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的大力扶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