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到小雪天下雪。”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冬季我国大部地区前冬偏暖、后冬偏冷,降水总体偏少。今冬明春公司经营区内电力供需形势不容乐观。在用电高峰期间,通过负荷管理引导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方式,提高终端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是保障电力供需平衡的“优先项”。
精准负荷管理守住今夏民生用电底线
(资料图)
8月,川渝地区遭遇历史罕见高温天气,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前所未有。一方面,受天气影响,各大流域来水严重减少,水电日发电量减少五成左右。另一方面,经济企稳回升,带动用电需求增加;持续大范围高温导致降温负荷急剧攀升,居民日用电量从一般情况下的约1.25亿千瓦时,增长到4.5亿千瓦时。“一降两升”造成四川供电形势紧张。
不只四川,今年夏天,我国经历了最严峻的高温干旱天气,综合强度已达1961年以来最强,多省连续出现40摄氏度及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公司经营区负荷连创历史新高,最高达10.69亿千瓦,比历史极值(2021年1月7日,9.6亿千瓦)增长11.4%。
在电力电量“双缺”情况下,负荷管理是保持电力供需平衡、保障电网安全的重要手段。迎峰度夏期间,面对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考验,国网营销部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的工作方针,全力组织实施负荷管理。
精准规范的方案执行起到了保底作用。公司组织各省级电力公司,每日根据次日缺口规模及时段情况,分段细化负荷管理措施,积极争取“既要足额又不超限”,同时落实需求响应优先,充分调动用户主动性。负荷管理措施均严格规范履行提前报备政府、提前一日通知用户的程序。公司派出服务人员现场配合用户优化负荷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负荷管理方案的科学性。
据统计,迎峰度夏期间,江苏、四川等12家省级电力公司累计执行负荷管理33天,守住了民生用电底线,维护了全社会平稳秩序用电。
持续挖潜 提升需求响应能力
四季度,经济延续回升态势,叠加企业年底“赶工效应”,拉动用电量增长,负荷有望再创冬季历史新高。为应对大范围寒潮天气等极端情况,公司营销系统提前开展度冬准备工作。
国网营销部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迎峰度冬电力负荷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负荷管理系统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进度按日管控、按周通报;强化电力保供机制建设,推动各地健全“政府主导、政企协同、企业实施”的电力保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同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作要求,配合各级政府足额制订负荷管理方案,规范开展用户告知及协议签订,积极研究极端情况应对预案。
只有持续挖掘可调节负荷资源潜力这个“源头活水”,才能不断提升需求响应能力。
10月24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发布《江苏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明确拥有储能、充电桩设施、数据中心、基站等其他具备可中断负荷的用户和运营商可以独立户号参与需求响应。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利用地方需求响应长效激励政策,扩大需求响应资源池,不断完善需求响应实施细则,明确扩大需求响应申报范围,鼓励居民用户参与,细化激励标准,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突出市场优先,持续建设可调节负荷资源库。该公司深入开展需求响应政策研究,从尖峰电价、输配电价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支持政府部门决策决断,积极达成需求响应长效机制,全力实现资金规模满足最大措施方式下需求响应资金需求。同时,持续挖掘可调节负荷资源潜力,不断提升需求响应能力,依托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时开展可调节负荷资源运行监测。
随着极端天气情况持续频发和居民用电需求不断提高,空调负荷已从过去的“微不足道”变成当前的“举足轻重”,影响电网平衡和运行安全。11月13日,绍兴上虞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来到小越街道,为浙江泰富无缝钢管有限公司的500多台空调安装负荷调控装置。厂区内1500千瓦空调负荷全部接入“无感响应”平台,参与负荷响应。目前,该公司正由点及面全面推广空调智能控制终端,预计年底前接入负荷12万千瓦。在杭州,杭州供电公司通过分析各类空调负荷情况,形成理论可调节的工业18万千瓦、商业64万千瓦、公共建筑6万千瓦“响应资源池”。每到用电高峰期,这些“资源池”中的用户就会收到调度通知,自主选择是否配合调节空调温度,以此换取响应补偿。
统一管理 发挥更大作用
负荷资源管理是负荷管理的根基。2月,公司印发《关于推进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负荷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控、统一服务,实现有序用电下的负荷精准控制和常态化的需求侧管理工作。6月底,公司总部、省侧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全部建成贯通,首次实现“总部—省—市—县—用户”负荷监测实时穿透。公司各级单位依托该系统,更加精准地掌握用户负荷生产特性,及时调整优化资源管理策略,最大程度降低对产业链的影响。一线员工通过手机APP,驻场服务用户合理申报响应规模,指导用户科学安排生产用能计划。
“春节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生产班次的方式参与填谷响应,能帮助企业留工稳岗增产,还能获得响应资金补贴,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11月22日,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气负责人何增晓对协助办理申请手续的天津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璐璐说。该公司正式参与华北地区的电网调峰和需求响应,预计可增加电网辅助调峰能力约1万千瓦、削峰需求响应能力约0.95万千瓦、填谷需求响应能力约1万千瓦。
11月4日,天津市及各区负荷管理中心揭牌,标志着由政府授权的天津“1+10”市区两级负荷管理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通过统一管理、调控、服务,实现对电力负荷的精准控制和常态化调节,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能源低碳转型和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目前,全市最大可调节负荷资源达到531.7万千瓦,超过全市最大用电负荷的30%。
走进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需求侧管理实验室,迎峰度冬期间重点区域可调节资源分布、分时段可调节能力及推荐调控策略一目了然。国网陕西经研院总经济师黄宗君介绍,为了推动国网陕西电力需求响应业务高效实施,有力支撑政府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科学决策,国网陕西电力依托陕西省电力需求侧研究中心,在国网陕西经研院打造了需求侧管理实验室。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实验室搭建了需求响应资源真型试验环境、数字物理混合仿真环境、半实物资源用能数据分析环境,构建了涵盖工业、商业、居民、分布式能源等多种类型可调节资源潜力分析模型,初步具备实施陕西省全域需求响应能力挖掘和业务数据仿真能力。目前,国网陕西电力依托需求侧管理实验室技术力量和研究平台,已基本完成基于负荷管理的西安地区大负荷期间调控策略研究,分析了大负荷期间西安电网和典型重过载区域的负荷特性、负荷构成,并从政策、机制、技术等方面提出负荷调控策略和建议,为迎峰度冬保供电提供有力支撑。
11月17日,福建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揭牌成立,并举行2022年福建电网迎峰度冬负荷管理专项演练,提升今冬明春电力保供实战能力。演练主要模拟了极端寒潮天气下,采暖负荷不断攀升,同时多个发电厂因送出通道线路覆冰导致出力能力下降,全省多个地区电力供需出现缺口的情况下,福建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分级采取精准有效的负荷管理措施,实现电力供需平衡,确保电网以最佳状态安全平稳度冬。
11月27日至12月1日,今冬以来最强寒潮来袭,影响我国20多个省区市。专家指出,用电高峰期负荷管理作用越发凸显,是能源电力保供边界条件产生变化的必然趋势。过去基础负荷以工业用电为主,电源以稳定的常规电源为主,而现在空调负荷已接近四成,新能源装机占比逐步提高。这些趋势和变化,衍生了新问题,带来了新挑战,更提出了新要求。加强电力电量预测、摸清用户负荷特性、强化空调负荷调控、提升系统支撑能力、做好极端情况应对、健全负荷管理体系等工作将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