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2023:碳酸锂价格“降温”观察-观察
来源:高工锂电 | 2023-02-01 20:08:44

开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继续保持颓势。


(资料图)

2022年12月至今年1月,碳酸锂已经保持两个月连跌态势。截止2023年1月31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跌破47万元/吨,较去年11月上旬的最高点下跌幅度超13万元/吨,目前价格仍在进一步下探。

锂盐价格的下跌,关键在于供需变化。去年12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需求减弱,叠加新年1月需求淡季,电芯企业去库存缓慢,产量计划下调,上游订单数量锐减导致锂价下跌。

对于后市碳酸锂价格预测,目前市场存在两种声音,一种认为,新能源汽车是国内促进消费增长的重点领域,多地已接连出台扶持政策,加上特斯拉全球降价产生的鲶鱼效应,预计电池厂、材料厂在节后将重启补库存,锂价有望在一季度末企稳反弹。

另一种则认为,2023年碳酸锂价格整体走势以下跌为主,电池厂和矿产企业前期的锂资源投资带来产能陆续释放,国内提锂技术提升也将带来持续供给增量,供需缺口收窄情况下,二至四季度碳酸锂价格仍会持续下跌,50万元/吨以上的非理性价格将难以持续。

碳酸锂价格理性回归,无疑将进一步利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

要知道,过去一年,由于锂盐疯狂涨价联动电池价格上涨,新能源汽车已多次上调终端售价,来自整车厂及电池厂的“怨言”仍不绝于耳。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上游材料价格高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转嫁至消费者,从而拖累销量增长。

近期,特斯拉、小鹏、问界、福特开始逆势降价,以刺激销量提升。由此来看,上游价格回归理性,推动整车成本降低,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为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正道。

碳酸锂需求井喷 锂盐企业“躺赚”

回顾2022年锂盐价格走势,供需错配加上上游囤货惜售,导致锂盐价格一路向上狂飙,量价齐升也让一众锂盐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开年至今,锂盐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业绩利润及增速一家惊艳过一家。其中,融捷股份最高预增超37倍,天齐锂业最高预增超过11倍;其余上市公司预增也均达到三位数。

对于业绩增长,锂盐上市公司一致表示,主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景气度提升,锂电池企业扩产及正极材料订单增长,产能提升及锂盐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

市场端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相较2021年高出12.1%。

受此传导,2022年伊始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就保持高速上涨态势,3月产品均价首度突破50万元/吨,较去年同期涨幅达510%。4-8月,价格稍有回落,震荡于45万-49万之间。9月,散单报价再度迈过50万元/吨大关,并向上顶破60万元/吨。11月,价格逐步回调。12月末,回落至52万元/吨。

国内锂盐产量稳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基础锂盐产量正在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碳酸锂产量39.50万吨(产能约60万吨),同比增长约32.5%;氢氧化锂产量24.64万吨(产能约36万吨),同比增幅约为29.5%。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2022年,永兴材料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实现全面达产;盛新锂能子公司遂宁盛新3万吨锂盐项目建成投产;天华超净新增的二期年产2.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项目顺利达产;藏格矿业万吨碳酸锂生产线全面达产达标,碳酸锂产量约1.05万吨。

具体来看,国内碳酸锂新增产量主要来自江西、青海、四川三大地区。其中,以锂云母提锂为主的江西地区产量增长最为明显,贡献增量超5万吨;以盐湖提锂为主的青海地区贡献增量超3万吨;以锂辉石提锂为主的四川贡献增量约2万吨。

这主要得益于锂价持续攀升下,国内电池企业及矿产企业的加大投入,以及不同技术路径提锂进步提升利润率增加企业生产热情。国内碳酸锂产量持续增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紧张的关系。

电池龙头提升碳酸锂自供比例

回顾2022年,保障锂盐供应稳定已经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的重中之重,包括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比亚迪、欣旺达等电池企业,通过投资、增资、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涉足锂资源开发,加强对锂资源的掌控力度。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公开表示,原材料价格飞涨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很不利,想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锂资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发展现状,提高自供能力,增加对国内锂矿的勘探、开采,做到自主可控。

2022年2月,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四川时代与甘孜州投资集团、宜宾三江汇达、四川省天府矿业签订合资协议,合作加快四川省锂矿资源勘查开发。4月,宜春时代8.65亿元竞得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矿区陶瓷土(含锂)探矿权。9月,宁德时代碳酸锂合资项目花落龙蟠。11月,宁德时代将志存锂业股权由7.6%大幅增持至22.3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据悉,志存锂业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出货量达到7万多吨,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据测算,7万吨大致能够满足约122GWh电池产能。今年1月16日,新疆志存新能源材料年产1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点火。

开年1月,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拟投资238亿元,在佛山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宁德时代此前透露,锂回收率已达90%以上。由此预计,宁德时代碳酸锂自供比例还将持续提升。

国轩高科去年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碳酸锂产能处于爬坡阶段,将逐渐释放。2022年全年预计产出碳酸锂8000吨左右,2023年计划产出3万吨左右,2025年实现碳酸锂满产产能12万吨。

据测算,8000吨碳酸锂意味着可支撑约14GWh的电池产能,3万吨和12万吨大致相当于52GWh和208GWh的电池产能。

中创新航则通过资本方式深度绑定上游。去年5月,中创新航与天齐锂业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和《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而后,天齐锂业作为基石投资者出资1亿美元参与中创新航港股IPO。此前,天齐锂业港股IPO时,中创新航也曾作为基石投资者出资5000万美元参与认购。

此外,蜂巢能源与澳大利亚上市公司 ST GEORGE 签署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获其西澳锂辉石项目25%的锂矿包销权。欣旺达与宜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165亿元共建锂电池产业链体系。

可以预见,锂电池企业不断强化上游布局,提升碳酸锂自供比例,这将能为其在产业链供应价格谈判中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改善盈利能力,同时有利于行业价格及供应的维稳。

行业普遍认为,2023年,锂资源焦虑将明显得到缓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