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读:龙头锂企半年狂挣百亿,电池厂、车企上演“抢矿记”
来源:时代周报 | 2022-09-26 16:07:41

碳酸锂的价格近期有所“抬头”。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今年年初一路上涨,到3月份站上50万元/吨的高位,市场一片哗然,此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一直在40万元/吨徘徊。


(资料图)

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华东市场电池级碳酸锂主流价格已经来到51万元,距离今年3月51.7万元/吨的历史高点一步之遥。

对于碳酸锂的价格涨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碳酸锂价格暴涨,首先是基本面的问题,电动汽车行业处于飞速增长期,需求大;其次是上游有炒作的动机,在需求旺盛的时候,囤一点货源,价格可能就会有大的波动,推动其进一步上涨。”

据悉,今年以来,部分“家里有矿”的上游锂企净利润呈倍数增长之势。在此行情下,面临成本压力的产业链下游也坐不住了。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开始投资锂矿来锁定产能。一场锂矿争夺战,在锂电产业链上中下游打响。

利润往上游走?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8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97万辆和386万辆,同比增长1.2倍和1.1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2.9%。

市场在增长,上下游企业的情况却各不相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半年报来看,锂矿企业和电池企业的业绩总体都不错,锂矿企业的业绩超强,龙头企业的锂矿业务额的净利率在70%左右,电池企业的利润率在8%左右就不错了,而整车企业的利润率在5%左右。”

以天齐锂业为例,其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2.96亿元,同比增长508.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28亿元,同比增长11937.16%。作为参考,其去年同期净利润仅为8580万元。而且,在天齐锂业的产品结构当中,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毛利率超过85%,锂矿毛利率超过75%。

尽管锂矿石提锂的毛利率很高,但盐湖提锂赚钱能力或更胜一筹。上半年,盐湖股份碳酸锂毛利率超过90%。

在上游厂商赚的“盆满钵满”之际,中下游厂商却承受了较大的压力,部分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大幅下滑。

为应对原材料大幅涨价的现状,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与大部分动力电池客户二季度价格调整协商已经基本完成。此外,蔚蓝锂芯、欣旺达、孚能科技等也纷纷在今年传出要调价的消息。

车企作为最下游,日子最不好过,部分新能源车企处于亏损状态。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更是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直呼“整车厂等价值链中下游企业都在为上游矿主打工”。

锂电中下游与上游的矛盾,无形中已摆上了台面。

上游扩产,仍需时日

锂矿上市公司并不是不想扩张产能,但从宣布扩产计划到投入市场还为时尚早。

盐湖股份9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现已实现3万吨碳酸锂产能,自建4万吨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实施,计划2024年投产,盐湖比亚迪共同开发的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在推进中。

9月14日,国轩高科也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冶炼加工端国轩科丰今年预计能产出8000吨左右的碳酸锂,随着科丰产能的逐步爬坡明年碳酸锂产量预计会逐步增加,成本也将持续下降。

同时,国轩高科在宜丰与奉新两地各规划建设5万吨碳酸锂项目,并各自配套750万吨锂云母矿石采选项目,其实宜丰一期2.5万吨碳酸锂项目预计将会在明年一季度投产,也会为公司明年碳酸锂出货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除此之外,赣锋锂业、藏格矿业、天齐锂业等相关上市公司都在积极扩大碳酸锂产能。鑫椤数据库统计显示,2022年全球新增碳酸锂大约在18万吨;2023年全球碳酸锂新增产能大约在40万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短期内恐怕“远水解不了近渴”。正如天齐锂业日前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上下游扩产周期的错配导致锂产品供应将在中短期内持续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锂行业供需格局要达成真正的平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林伯强分析称,锂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稀缺资源,上游企业在价格高企之时纷纷扩产,日后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需要慢慢消化产能。但上下游对锂矿的投入并不是短期内就能出现效果的,原材料价格近期仍将处于高位。

据上海钢联测算,进入2023年后随盐湖、辉石等诸多项目陆续释放,锂资源供应增速或将在2023年正式超越需求增速,原先因供需错配带来的需求缺口将得以弥补。叠加锂电回收带来的供应补充,从而迎来连续三年左右的累库情况,届时,锂价或将随供需结构修正而逐步回归理性。

动力电池企业:买买买

面对高成本压力,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正成为当下动力电池企业以及车企的共同选择。

例如宁德时代,为锁定上游资源,加速上下游一体化整合,宁德时代不断在江西宜春布局碳酸锂项目。

9月7日,龙蟠科技宣布,唐山鑫丰锂业和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宜春时代拟就年产3万吨碳酸锂项目开展合作。而在去年9月份,宁德时代就宣布将在宜春总投资500余亿元建设锂电池基地及相应碳酸锂等材料生产基地。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宜春拥有世界最大的锂云母矿,可利用氧化锂储量26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37.6%,被誉为“亚洲锂都”。国轩高科也与宜春市政府达成合作,将在宜丰、奉新两地投资建设碳酸锂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碳酸锂10万吨。

中创新航则与川发龙蟒、圣洁甘孜和眉山产投合作,在甘孜州投资建设锂资源深加工项目,开展甘孜州锂矿资源勘探开发、矿产品贸易、精深加工等业务。在之前的5月,中创新航刚刚与天齐锂业达成战略合作,由后者向其供应电池级碳酸锂。

今年6月,蜂巢能源与赣锋锂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锂资源、锂盐供销、电池回收以及产业园建设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车企也来抢滩锂矿

在崔东树看来,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管控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业,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不少下游车企,也将发展触角伸向上游。

“投资达人”马斯克也不例外。2022年2月16日,澳大利亚锂矿供应商Liontown Resources宣布,与特斯拉签署了一项每年不低于10万公吨锂辉石精矿的五年协议;3月2日,澳大利亚锂矿商CoreLithium宣布与特斯拉达成供应协议,将在四年内向特斯拉供应高达11万吨的锂辉石精矿。

相比特斯拉,丰田早于2010年就在阿根廷开发锂矿并设立工厂。今年一季度,丰田又收购澳大利亚锂矿OrocobreLtd的15%股份。

国内车企方面,2017年,长城汽车也通过投资澳洲锂矿公司Pilbara Minerals(占比约3.5%),获得了一些锂矿产品的包销权;另外,上汽和广汽也联手投资了位于江西的九岭锂业。

在电池领域布局较早的比亚迪也“步步为营”。2021年,比亚迪相继在安徽芜湖、安徽滁州、陕西西安、山东济南、浙江绍兴、重庆璧山等地扩建电池项目,累计新增产能超过205GWh。步入2022年,比亚迪陆续在襄阳、长春、盐城、贵阳、台州仙居、南宁、黄陂等7个地方签约、落地电池生产基地,新增规划产能达187GWh。

今年8月15日,宜春市政府、宜春经开区、宜丰县政府、宜春市矿业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南昌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显示,比亚迪拟在宜春投资285亿元建设年产30GWh动力电池和年产10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陶瓷土(含锂)矿采选综合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项目。

申港证券预测称,2023年,比亚迪的电池规划产能将超过500GWh,可利用产能超过350GWh。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以来,包括宝马、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福特、Stellantis集团、特斯拉、雷诺、丰田、比亚迪在内的多家主机厂对电池上游原材料的投资已经达到21项,其中有16项投资于锂行业。

华安证券表示,车企向上布局电池领域,旨在增强产业链话语权,有利于保障电池供应及降本增效。此举一方面印证电动车及锂电行业高景气,另一方面或将加剧行业竞争,头部电池厂有望凭借技术、资金、产能及客户优势应对全球竞争。

上游吃肉,中下游不甘于喝汤乃至“打工”。新能源车市空间还很大,而这场“三国杀”也才刚刚拉开帷幕。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气化转型加速的当下,锂电产业链正上演疯狂的造富神话,其中尤以上游锂矿、锂盐商最甚。凭借前期布局,“家里有矿”的上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百倍暴涨;然而,锂价暴涨,也让下游电池厂、整车企成本压力倍增。在这样的行情下,一场涉及全产业链企业的“豪赌”正在开启:暴利的矿企背后,锂盐商、电池厂、主机厂都被卷入其中。而新能源时代,决胜千“锂”,才能决胜千里。专题报道将从资本江湖、人物故事、产业地理等角度,盘点这场旷日持久的“锂矿争夺战”。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