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时代的“白色石油”,锂正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其相关产业链也被各国摆在了相对高的优先级上着力发展。2020年,锂更是被欧盟列入关键原材料清单,与稀土、焦煤等并列。
作为锂的重要应用场景,锂电池却被证实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等关键原材料,会对人体中枢神经等部位造成损害。据路透社报道,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HCA)近日公布了一项提案称,应将碳酸锂、氯化锂和氢氧化锂归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材料。若该项提案通过,这些材料的加工、包装、存储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并会大幅增加当地锂加工企业的成本。
对于这项提案,早在1921年就在德国建立工厂的全球最大锂生产商美国雅宝集团(Albemarle)表示强烈反对,公司首席财务官斯科特·托齐埃说:“若这项提案通过,雅宝将不得不关闭德国工厂。同时,这项提案还将阻碍欧盟电池供应链的本地化发展,未来,雅宝集团的电池回收和电池材料制造业务也将会脱离欧盟。”
根据雅宝集团的财务报表,其德国工厂的销售额约占该集团全球业务的8%,约为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亿元)。
雅宝集团还表示,提案通过将使该集团无法进口氯化锂,从而造成生产材料短缺。但路透社在报道中称,提案中并没有禁止进口氯化锂的条款,因此,雅宝集团的表态更像是为了节约制造成本而提出的举措。
据悉,欧盟委员会将于7月5日至6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将这些制造锂电池所需的关键原材料列为危险物质,预计将会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做出最终决定。
根据欧盟对于这些关键原材料的预测,为了满足动力电池的生产需求,到2030年,欧洲对锂的需求量将是2020年的18倍,到2050年,将提升到60倍。
事实上,全球都在努力培育本土锂电池供应链,以更好应对未来的新能源时代。与全球主要动力电池玩家相比,整个欧洲仅有一家本土动力电池制造商——瑞典的Northvolt,但却缺乏完整的锂电池供应链。例如,在原材料端,整个欧洲几乎完全依赖从智利、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进口,在意识到进口可能会造成供应风险后,欧洲多个国家启动了锂矿开采项目。
可以看到,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链的自主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全球诸如此类的政企冲突将会更加频繁地出现,欧盟与跨国巨头此次的博弈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当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起冲突的时候,产业链受制于人的一方只能通过更强硬的政策与对方讨价还价,但在短期内或将损失更多的经济利益。从这一点上看,更彰显出了我国提前布局且已经拥有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