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它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那么,如何实施精益管理?
一、现场管理,发现问题——七种浪费
首先,应该了解工作中不精益的现象,最自然的办法就是现场观察。带上肉眼、摄像机、笔墨纸砚(或者是电脑)、计时器,走到车间蹲点,能够发现各种浪费现象。
大家都知道,精益生产方式将所有浪费归纳成七种:
1、等待的浪费
2、搬运的浪费
3、不良品的浪费
4、动作的浪费
5、加工的浪费
6、库存的浪费
7、制造过多(早)的浪费
只要花些时间认真观察,各种浪费现象自然尽收眼底。如果有可能,应该争取把这些浪费的情况量化,这对实施改进计划大有好处。
二、分析原因
现场出现浪费,一定是管理出现了问题,现场的浪费源于管理的浪费。管理上的浪费,分类如下∶
1、配置的浪费
1)固定资产的浪费∶无法投入是使用的设备与空间。
2)人力资源的浪费∶闲人,人员之间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3)组织结构的浪费∶闲置组织或部门职能交叉重合。
闲置的资产需要花时间、人力与财力维护,闲置的组织与人员还会引起各种纠纷,这些都会进一步浪费公司的资源。
2、计划的浪费
1)计划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管理者能力缺失,制定计划无科学依据,未采用科学方法、工具,并且胡乱更改计划。
2)无实施准备∶不事先配置合理的人力资源、物料、机器,技术等资源,导致计划无法实施。
3)执行与跟踪核查不到位∶缺少对实施过程的跟踪,考核,不了解实施进度,督促员工完成任务。
4)缺乏成本收益核算∶实施计划需要耗费成本,如果收益少于成本,则实施此类计划对企业而言只能是一种浪费。
上述计划的制定、准备、追踪、审核都不到位,造成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时间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大增加公司的经营成本。
3、流程的浪费
1)流程职责混乱∶流程环节无明确的标准、责任人,未设置合适的表单及标准。
2)流程重叠、交叉∶不同的流程实现相同的目的,或者流程目标含糊。
3)流程制度无法落实∶因种种原因,设定的流程在实施过程中被忽略或者有意无意地被践踏、抵制。
4、信息的浪费
1)执行者缺少必要的信息∶比如,生产线不能及时得知原料到货信息,则班组的生产计划成为空话。
2)信息互相保密∶部门政治横行,部门之间互相保密, 互相为别的部门设置行动障碍。
3)缺少知识管理∶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教训与知识、方法是公司的宝贵资产,但一直为个别员工拥有,未被整理与分享,真正成为公司的资源。
5、沟通的浪费
1)等待命令的浪费∶工作指令是公司运营的重要信息,却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清晰地传达到位,造成执行者的等待,这样的等待是极大的浪费。
2)协调不利的浪费∶人员之间性格各异,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利益与立场不同,在交流中对信息的理解出现误差,导致公司的损失。
管理者或咨询师应深入思考,认真倾听现场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意见,一定能把这些浪费的原因找出来。顺便说一下,鱼翅图之类的方法是探究问题原因的非常好的一种工具。
三、制定改进方案
1、工具
1)员工访谈
2)制度审核
3)使用科学工具∶Mindmanager、思维导图、PERT图、关键线路法、规划求救等都是非常常用且有效的探讨制定方案的工具。
2、科学规划
1)计划流程标准化∶严禁拍脑袋决策,所有的计划均应事先审核相关资源(人力、 库存、机器设备等等),并进行必要的核算。信息的传达渠道与速度也要制定制度标准,计划中的很多工作可以电子化、程序化,以提高计划效率。
2)配置优化∶该清理的库存清理,该精简的部门、人员精简,多余的空间、设备该卖的卖,能够改装使用的改装使用……
3)流程优化∶流程再造是节省成本,提高效能的最重要的手段,仔细审核每个流程的目的,用思维导图做做脑筋急转弯,集中大家的智慧,该删除的流程删除,该合并的合并,该外包的外包,以不断提高流程效率。
4)信息流程∶固定的信息标准化、表单化,有实力的企业不妨引进一些电脑网络技术(ERP、MRP、OA等),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5)厂址转移∶将工厂迁移到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方去,到已经形成产业集群的地方去,这样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将大为降低,采购效率将大幅提高。
3、沟通技巧的提升
在新时代,沟通技巧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沟通是为了让对方明白自己的准确,千万不要把沟通技巧理解为搞关系让对方舒服。标准化的表单能够解决不少沟通障碍,但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有效的沟通才能解决。我们太多的人没有倾听能力,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很多时候,人们把沟通理解为显示自己的才能或推托责任的技巧,其实,沟通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对方明白。在订单日益变小,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让合作者清晰明白自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不然,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企业人员需要在这方面多花时间训练自己。
4、引进新技术
加入某种技术能够提高产能,同时减少公司对越来越昂贵的人员数量的依赖,咬咬牙引进吧。
5、系统思考
务必有系统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千万不要因为某个环节的改善而洋洋得意,很可能这一环节的改进并不能促进整个系统效率的提升,甚至还引起其他环境运作效率的降低。
要习惯画出整个系统的流程图,若有能力设置流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更好,这样,可以通过电子手段测试某个环节改进对系统的影响,使系统思考数字化。